點石成金的魔術師

2021050712:30

Neville Goddard Radio's podcast - Podcast - iTunes台灣

點石成金的魔術師

「當我走近時,我不假思索也不費力氣,他們就一個接著一個,
被神奇的魔術師所形塑而成了。」

—內維爾.戈達德 ( Neville Goddard )
,《探尋》,1946年

內維爾.戈達德,這位出生於巴貝多(Barbados)的神祕主義者,
在美國生活與工作了五十年,直到1972年辭世。
他是現代最出色也最不尋常的宗教智識分子之一。

2003年夏天,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
當天的情景我永遠不會忘記。
那天,我正在採訪美國職棒大聯盟
奧克蘭運動家的投手貝瑞.齊托(Barry Zito),
貝瑞的父親喬曾帶領他去探索內維爾的作品,
於是這位賽揚獎得主便將內維爾
對心智創造力的想法當成訓練計畫的一部分。
內維爾的教導是,
「所有實相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你的心智就是造物主。」
於是這個信念成了貝瑞那段時間追求自我成長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在訪談進行到一半時,他停下來對我說:
「你一定會喜歡內維爾。」
這位神祕主義者用自己的名字寫作,用自己的名字發表演說,
但我從來沒有聽過這個人,關於這一點,貝瑞覺得難以置信。
訪談結束後,我拿到了內維爾
在1966年出版的一本書《復活》(Resurrection)。
然後我就被書中的想法迷住了,從此就深深地迷上了內維爾本人。

當我被某個教導所折服時,
往往都是因為對施教者的性格與風度先起了孺慕之心。
在還沒有聽過他那口發音短促的英國腔調,
也沒親眼見到他那羅馬風格的形象之前,
我就對內維爾這個人十分好奇。
對我來說,內維爾傳達的是一種我聞所未聞、激進又嚴謹的主張:
你的想像力就是神(Your imagination is God)
你所體驗的一切,包括你現在閱讀的文字,
都是從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浮現出來的;
在這樣的思維當中,
舊約與新約中的耶和華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象形符號而已。
內維爾告訴我們,一切最終都源自於你,就像你是源自於神,
這是《聖經》背後所隱藏的奧祕,並在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復活以及對自身神性的自我實現中達到高潮。

在內維爾的敘述中,
《聖經》中發生的事不是歷史事件,而是一齣神祕的戲劇,
注定要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上演。
內維爾在1976年時說道:
「每個人注定要發現,《聖經》就是自己的自傳。」

你就是神,人們一聽到這句話,立刻就想要反駁。
每個人都可以回想起生命中的某些事件,
絕非是靠自己的渴望與願望
所催生及創造出來的結果(後面我會再進一步說明)。
但是內維爾在他的十多本作品及數千場的演講
(允許聽眾錄音,這是深有遠見的創舉,
確保了他的精神遺產可以在數位時代永遠流傳),
卻始終如一地使用簡潔精確的論述,論證了想像力的神聖性。

「唯一的神,」他告訴聽眾,「就是你自己所擁有的人類美好的想像力。」
正如你將在本書所選輯的作品中所發現的,
內維爾還教導我們存在的深遠意義,
就是藉由鍛鍊心智的因果能力來發現自身的神聖本質,
而這樣的認知將帶領你邁向一連串的神祕體驗,確認你作為創造者的身分。

~~~~~~~~~~~~~~~~~~~~~~~~~~~~~~~~~~~~~~~~~~~~

1905年,內維爾出生於巴貝多島的一個英國家庭,
加上他後,家中一共有十個孩子(九男一女)。
1922年,十七歲的內維爾來到了紐約學戲劇,
年輕的他初生之犢不畏虎,
展現了那個時代與我們這個時代的鮮明差異。
他開始嶄露頭角,在百老匯及默片中演出若干角色;
1926年,一位娛樂專欄作家稱讚這位年輕演員:
「與魯道夫.范倫鐵諾(Rudolph Valentino)有驚人的相似度。」
他還成為舞蹈團的一員,前往世界各地巡迴演出。

在這幾年的表演生涯中,內維爾接觸過形形色色的神祕哲學。
1930年代初期,這位追尋者開始投入了形而上學的研究,
十年之後,他成了神祕主義作家與演講者,
在這個出人意料的新生涯中站穩了腳步。
受訪時,內維爾將自己的靈性教育歸功於
一位纏著頭巾、名叫阿布杜拉(Abdullah)的謎樣猶太黑人身上。
據內維爾說,這個人在紐約教了他五年的經文、數字神祕主義、
卡巴拉(Kabbalah)、希伯來語,以及心智創造力的法則。

內維爾的教導不僅成為正向心智、新思維及形而上學最神祕的領域,
也是充滿哲理、智慧及最激勵人心的展現。
內維爾巧妙又令人信服地擴展了這樣一個原則:
我們每個人都是外覆人類血肉之軀、內裡蟄伏著崇高本性的創造者。
內維爾說,我們活在無數實相共存的一個無限網絡之中,
透過心像、情緒性想法以及期望的運作,從無限的潛在體驗中做選擇。

你所看見的、與你有關的男男女女,全都是造物主的分支,同樣都是創造者:
我們在彼此由思想體系建構的宇宙中交會,
直到體驗到了自身神性的終極實現
(《聖經》中以耶穌釘死在十字架及復活,來隱喻這種終極實現)。

內維爾告訴聽眾與讀者,創造者披上了人類的外衣,以便賦予男人與女人生命;
創造者對後代的愛是如此深厚、不保留,甚至願意進入一種完全
沉浸的狀態而忘記了自身的神性。
體現在這個宇宙中的是一齣神祕的劇本:
每個人都像蝶蛹般沉睡,忘記了自己的真實本性,
經歷了歡樂與悲傷、勝利與苦難,
而後終於領悟了真理,度過深具教育性的一生;
就這樣,創造者被喚醒並回歸真我。

如果這一切聽起來讓你有點暈頭轉向,請稍安勿躁。
內維爾會以讓人卸除心防的淺顯言語來傳達他的想法,
並經常強調運用心智的力量來滿足願望。
他的主張吸引了各種不同程度的神祕學愛好者及靈性追尋者。
內維爾的靈性思想宛如史詩般恢弘深奧,卻又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他是少數擔得起這種讚譽的現代靈性思想家之一。

~~~~~~~~~~~~~~~~~~~~~~~~~~~~~~~~~~~~~~~~~~~~

Neville Goddard & Abdullah The Ethiopian Rabbi - YouTube

內維爾對我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導師,我還將他的形象紋在左手臂上,
因為親身的經歷,讓我對他的理念深信不疑。
我曾經寫道,人類活在許多法則與力量之下,
其中也包括肉身必定日漸衰退與腐朽的法則,無一人例外。
所有新思潮的圈子以及其他神祕學都會談到,
我們每個人都會精準地在約定好的時間離開這個世界
—這是內維爾偶爾會以自己為例的一件事;但同時,
我們又為了健康與長壽而不惜付出一切,
尤其是在面對似乎會剝奪自己生命潛能的絕症或慢性病時。
有想法又深思熟慮的追尋者,
經常質疑內維爾人類擁有絕對神性的主張,
而上述矛盾只是他們提出的其中一個問題。
那麼,我如何在帶著疑慮的狀態下,
繼續致力於探索內維爾的作品呢?

首先,我並不能確定我可以做到—或是我應該這麼做,
或是內維爾希望我能做到。本質上,信仰是崇高的、必要的,
但我無意創造一種封閉的信念迴路,
這樣的體系會扼殺內在的探索,並將個人問題與衝突簡化為教義問答。
矛盾與內在衝突,是任何成熟的追尋與探索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這表示至少我可以努力地把內心的疑問
與對內維爾思想的堅定信念逐漸調和。
首先,不能忽略的一點是,內維爾的哲學是最早
也可能是最接近量子理論的神祕學說之一。
量子理論假設在一個世界中,
次原子粒子會對有意識的觀察產生有效的反應,
而且在這個世界中同時存在著無限種可能性。
早在量子理論普及的數十年之前,內維爾就提出了類似的見解,
這種洞察力如今看來仍令人震驚。
在他死後才出版的遺作《五堂課》(Five Lessons)中,
內維爾在1948年就告訴聽眾:
「科學家總有一天會解釋,為什麼存在著一個連續宇宙。
但更重要的是實踐,你要如何利用這個連續宇宙來改變未來。」

在1949年出版的《超越世界》
Out of This World)第五章中,他做了更進一步的推論。

我們如何「利用」這個連續宇宙?
其實,我們往往在無意中斷斷續續地這麼做。
內維爾認為,由於意圖與實現之間存在著自然的時間差,
我們經常會忘了曾經抱持的信念、想法及形成於意識中的心像,
過後才驚訝地在現實世界中與它們重逢。
內維爾告訴我們,在類似夢遊的半清醒狀態下,
對於那些我們所製造出來的結果是相逢不相識—
我們不知道是自己創造出它們。
的確,我相信很多人過了大半輩子,
都沒有意識到或只模模糊糊地意識到內心深處的願望,
這些願望是無法坦然承認的,因為我們害怕它們是自私的、卑鄙的,
或是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產生不好的影響。
蘇聯時期由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執導的科幻電影《潛行者》(Stalker),
就探討了這個與個人真實欲望疏離的議題,
對內維爾思想有興趣的人不妨一看,會有相當特別的觀影體驗。

作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在1860的隨筆〈命運〉(Fate),
描述了這種忘記的過程與時間的流逝:
我們所追尋的終將尋得,所逃離的終將遠離;歌德曾說過:
「年輕時希冀的,年老時會蜂擁而來。」
有求必應往往會讓我們深受其害,因此必須格外小心,
既然
凡是我們想要的必定會得到,就必須留意只為崇高之事而祈求。

以上所說的,正好呼應了一句老話:
許願需謹慎,夢想會成真。

我相信,你極可能已經忘了
真正想要什麼,也習慣了日復一日的生活;
你認為自己有渴望的東西(比如體面的家人、美好的家庭),
但事實上,你內心窩藏著一個截然不同的願望,
一個你可能會否認的願望。
當它推擠著你的覺知高牆時,
你會對現在的生活感到痛苦、不安及疏離,
並且往往把怒氣發洩在他人身上。

因此內維爾的哲學提出了一個要求,
一個我們或許認為自己足以應付、
但在多數情況下從未嘗試過的要求:
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當我們能以無畏的成熟與誠實去正視自己內心的渴望,
或許會對自己的發現大感驚訝。
了悟是通往實現的那一道曙光,或至少宣告著自我疏離的結束;
而這所有一切,全開始於一個變得清楚的渴望。

~~~~~~~~~~~~~~~~~~~~~~~~~~~~~~~~~~~~~~~~~~~~

內維爾表示,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所有渴望都是可能實現的,
因為所有一切都是心智創造出來的。

然而,我再一次撞上了自我駁斥的高牆。
思慮縝密的人不可能忽略我們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的悲劇與痛苦:
使國家分裂並殺害或重創無數受害者的內戰;
摧毀家庭及社會的海嘯與地震;導致大規模死亡與苦難的饑荒和瘟疫。
有哪個認真的人會說:
「難不成古往今來所有的文化與民族,都在創造自己的災難嗎?」
又或者,更令人畏懼和氣餒的:
「難道我這個作為神的人,在為我自己及他人創造災難嗎?」

這個看似複雜難解的問題,或許掌握了存在之謎的關鍵。
不管我們認為生命的最終依據為何,
在我們所占據的這個身體框架中,
我們不得不去體驗一些事情,
而這些事情可能有明顯的心理因果關係,也可能沒有。
想一想:法則之所以是法則,就必須具備始終如一的一致性,
但這不意味著每一次我們都能感覺得到。
舉個例子,萬有引力始終都在,但在地球所感受到的引力,
跟在月球上或木星上所感受到的引力完全不同;
而在真空中,你完全感受不到這股力量。
這不是引力失去作用了,而是因為引力只對質量有反應,
在質量不存在的情況下,引力的作用也不存在。
我們的心智也可能發生類似的過程:
人類利用有限的五種感官去應付日常生活,也被迫去感受各種法則與力量,
即便有些是具破壞性的、讓人痛苦的,
但每種感官體驗都跟你的身體一樣真實。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寫道:
「如果感知之門能被淨化,
萬物將不受限制地以它們本來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

在高敏感的狀態下,我們可以窺見心智的無限能力,
內維爾將這種了悟稱為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但是,直到這種與生俱來的權利被實現,以及感知之門被淨化之前,
我們都必須在這個感知有限、充滿苦難的粗糙世界行住坐臥,遵循道德的指引。
唯有在終極自由的狀態下,這一切才會改變。
否則,我們就算是生命之樹的一部分,也會像枝椏一樣地枯萎、死亡。

~~~~~~~~~~~~~~~~~~~~~~~~~~~~~~~~~~~~~~~~~~~~

如果你對內維爾的理念不太了解,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你入門,給予你啟發及實用的指導。
如果你曾讀過內維爾的作品,在這本書中將會受益更多。
本書收錄了內維爾生平的重要作品與演講,
可以讓你的實踐、探究以及追尋更深入,就像我一樣。
在編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得不重新檢視自己的一些想法,
同時也慶幸有機會能夠更完整、更全面地探索內維爾思想的深刻意涵。

這是一本按照年分排序的作品選集,每一章前面都有簡短的介紹,
以指出內維爾在形而上學的各項具體發展。雖然內維爾的理念在他的第一本書
《聽從你的指令》中已經成形,並且終其一生都未曾改變,
但你還是可以在他的思想中察覺出明顯的深化、精煉及不斷演進的軌跡。
專心且深入地閱讀,看看你有哪些體驗。
但願這些內容可以化為動力,敦促你開始尋求你至高無上的目標。

—米奇.霍羅威茨

Neville Goddard's Powerful Manifestation Technique ⋆ lizinlotus.com

延伸閱讀:
新思維運動導師 ─ 內維爾.戈達德 ( Neville Godd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