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禪觀修行法

2013112108:30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只看各人修不修。


 

l 言:

人生有很多煩惱,如何才能使煩惱止息呢?

佛陀是一位智者、覺者,他成佛說法,
創立佛教,其目的就是要度一切苦厄。

簡言之,為了人類的憂悲苦惱,他不但自求解脫,
而且想救脫他人,達到自利利他的目的,
正如《心經》所說:「度一切苦厄
…,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四念處」又稱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
在北傳漢譯的『念處經』及南傳巴利文第二十二經均有敘述。




四念處禪觀修行法


佛陀成道後,
曾經教授一套啟發人類智慧和止息煩惱的『四念處禪觀』。

最初佛陀想到把這種方法告訴
他以前的禪修老師-阿羅邏迦藍和鬱陀迦羅摩子,
但是這兩位老師都已不在人間了。

其次,他想到那五位曾經隨他修行的五位善男子,
因此他便來到鹿野苑,對五比丘說四諦、八正道。


四念處是八正道中,正念的修行方法,這一法門是佛陀在世時,
教導弟子修學禪觀的基本法門。

當時佛弟子們透過身、受、心、法四個階段,
不斷地訓練自己,觀照自己,檢驗自己,
最後達到斷除煩惱憂苦的束縛,得到解脫自在的阿羅漢果。

依照佛陀的教導,這種禪觀並不困難,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不斷地修習《觀照》,就可以讓煩惱憂苦止息。


無論文化背景、職業、種族、性別、甚至聰明才智的高低,
任何人都可以修習這種禪觀,消除煩惱,獲得喜悅、輕鬆自在和解脫,
所以四念處禪觀是佛陀時代,佛弟子們通往解脫最重要的修行法門之一,
而且四念處的禪觀也一直是上座部佛教最基本的修行法門。




什麼叫做四念處


1. 觀身不淨─

的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因緣積聚和合而成的臭皮囊,
其內外不淨,包括有皮骨血肉、痰淚便利等。
睡醒時,滿口黏膩,污穢不堪;酒醉後,五內包藏,嘔吐穢物;
生病時,蒼癱腐潰,濃血交流;進廁時,屎尿盡出,臭不可聞。

 


 

 2. 觀受是苦─

苦有三種,正說明三苦: 

苦受是苦苦:如憂愁、苦惱、悲傷、煩悶等,
本來是苦,所以均謂之苦苦。

樂受是壞苦:如健康、名位、財富等,雖然感到快樂,
但因身體會生病,名位會墮落,財富會散失,所以說樂受會壞苦。

不苦不樂是行苦:因有修養,生活平淡恬靜,
但人生世間遷流變化,未了生死,仍有行苦。

 


 

3. 觀心無常─

心有緣慮、妄想、散漫、雜染、生滅、分別、顛倒、對待等諸心,
如幻如化,剎那生滅,如猿如馬,變化無常。
《金鋼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4. 觀法無我─
 

我,必須具備主宰、常住、普遍、自在等四個條件。

但我為眾緣所成,故不能主宰;我為緣生幻有,故不能常住;
我是處處障礙,故不能普遍;我乃苦報所感,故不能自在。

我所有的東西不壞嗎?我所知的事情沒錯嗎?

我所知的事情沒錯嗎?我所支配的東西不變嗎?

其實一切法都是我的妄執,流轉在生死中的我,
由五蘊所積聚的我,當其緣散時,我在哪裡?




由上面四念處,我們知道,世間上的一切諸法,
是不淨、苦空、無常、無我。我們學佛的人,
應該時時謹記四念處,檢束自己的身心,
精進修道,求證人生常樂我淨的真實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