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高效率人士的七個習慣(9-7)

2015112216:30



第六篇 高效率人士的七個習慣(9-7)




寬容忍讓的習慣

◎原諒他人的過錯


齊國的孟嘗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以養士和賢達而聞名。
他的門客有時多達三千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即可投其門下。
他一視同仁,不分貴賤。他因養士而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國家。
有一次,孟嘗君的一個門客與孟嘗君的一個妾私通。
有人看不下去,就把這事告訴了孟嘗君:
“作為您的手下親信,卻背地裡與您的妾私通,這太不夠義氣了,請您把他殺掉。”
孟嘗君說:“看到相貌漂亮的就喜歡,是人之常情。這事先放在一邊,不要說了。”
一年之後,孟嘗君召見了那個與他的妾私通的人,對他說:
“你在我這個地方已經很久了,大官沒得到,小官你又不想幹。
衛國的君主與我是好朋友,我給你準備了牛馬、皮裘和衣帛,
希望你帶著這些禮物去衛國,與衛國國君交往吧。”
結果,這個人到衛國後受到了重用。
後來齊衛兩國因故斷交了,衛君很想聯合各諸侯一起進攻齊國。
那個與孟嘗君的妾私通的人對衛君說:
“孟嘗君不知道我是個沒有出息的人,竟把我推薦給您。
我聽說齊、衛兩國的先王,曾殺馬宰羊,進行盟誓說:
‘齊、衛兩國的後代,不要相互攻打,如有相互攻打者,其命運就和牛羊一樣。’
如今您聯合諸侯之兵進攻齊國,這是您違背了先王的盟約。
希望您放棄進攻齊國的打算。
您如果聽從我的勸告就罷了,如果不聽我的勸告,
像我這樣沒出息的人,也要用我的熱血灑濺您的衣襟。”
衛君在他的勸說和威脅下,最終放棄了進攻齊國的打算。
齊國人聽說了這件事後,都認為:孟嘗君是一個善於處事、轉禍為福的人。
正是由於孟嘗君不念舊惡,替他贏得了人心,
大度能容的胸襟,使他在殘酷複雜的鬥爭中,始終遊刃有餘。
要能夠原諒別人的缺點和過失。待人接物,不能對別人過於苛求,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對別人過於苟求,往往使自己跟別人合不來。
社會是由各式各樣的人組成的,有講道理的,也有不講道理的,
有懂事多的,也有懂事少的,有修養深的,也有修養淺的,
我們總不能要求別人講話辦事都符合自己的標準和要求。
真正的豁達大度者,當他碰到那些懂事較少、度量較小、
修養較淺的人做了得罪自己的事情時,
通常的做法是寬容他們,諒解他們,不和他們一般見識。
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最豁達、最能寬容別人的人,
乃是最善於諒解人、最通達世事人情的人。




◎報復他人就是報復自己


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和快樂,我們要原諒我們的仇人,
忘記我們的仇人,這樣做實在是很聰明的事。
“原諒你的仇人”不只是一種道德上的教訓,而且是在宣揚一種20世紀的醫學,
這樣做能夠使我們避免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和其他許多疾病。
醫生們都知道,心臟衰弱的人,一發脾氣就可能送掉性命。
因此,當我們恨我們的仇人時,就等於給了他們致勝的力量。
那力量能夠妨礙我們的睡眠、胃口、血壓、健康和快樂。
要是我們的仇人知道他們如何令我們擔心,令我們苦惱,
令我們一心報復的話,他們一定會高興得跳起舞來。
我們心中的恨意完全不能傷害到他們,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像地獄一般。 
“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會他們,更不要想去報復。
當你想跟他扯平的時候,你傷害自己的,比傷到那傢伙的更多……”

這段話聽起來好像是什麼理想主義者所說的,其實不然。
這段話出自在一份由米爾瓦基警察局所發出的通告上。

報復怎麼會傷害到你呢?《生活》的雜誌報導說,
“高血壓患者的主要特徵就是容易憤慨,憤怒不止的話,
長期性的高血壓和心臟病就會隨之而來。”
要是我們的仇人知道我們對他的怨恨使我們精疲力竭,
使我們疲倦而緊張不安,使我們的外表受到傷害,
使我們得心臟病,甚至可能使我們短命的時候,他們不是會拍手稱慶嗎?
即使我們不能原諒我們的仇人,至少我們要愛我們自己。
我們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們的快樂、健康和外表。
就如莎士比亞所說的:
不要因為你的敵人而燃起一把怒火,讓它燒傷你自己。”



◎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事情


有些時候,我們很難用一個簡單的對與錯來衡量某件事情,
如果我們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其結果當然不同。
生活中有時會發生這樣的情形:對方或許完全錯了,但他仍然不以為然。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指責他人,因為這是愚人的做法。
你應該理解他,而只有聰明、寬容、了不起的人才會這樣去做。
對方為何會這樣,其中一定自有他的道理。探尋出其中隱藏的原因來。
你便瞭解了他,瞭解了他的個性,這才是解答他的鑰匙。
因此,當我們面對某一問題時,如果僅僅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
而不顧他人,往往就會失之偏頗,甚至做錯事情,傷害別人。
凡事設身處地,換一個角度想想,原本疑惑不解的問題可能就變得豁然開朗了。
當一個人面對難題時,如果他能夠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那麼就可以緩解壓力,解決問題。

古拉特·利伊普在《進入別人的內心世界》一書中,曾有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把別人的感覺和觀念與自己的感覺和觀念置於相同的位置,
並把它表現出來,這樣談話的氣氛就會融洽起來。
當你在聽別人談話時,要根據對方的意思來準備自己將要說的話,
那樣,由於你已理解和認同了他的觀點,他也就會理解和認同你的觀點。”

而《怎樣把人們變成黃金》一書的作者甘迺迪·貝迪則說得更加明白直了:
停下來,用數秒的時間比較一下,你是如何關心自己的事情和關心他人事情的,
你就會明白,別人也和你一樣。而一旦你掌握了這個訣竅,
你就會像羅斯福和林肯一樣,擁有了做任何事情的堅實基礎。
總之,和別人相處的關係怎樣,完全取決於你在多大程度上替別人著想了。”


看看羅克遇到的事情,就會明白這兩段話會給你帶來怎麼樣的好處。
多年來,羅克常到離家不遠的公園中散步和騎馬,以此作為消遣。
羅克非常喜歡橡樹,所以每當看到公園裡一些樹被燒掉時,他就十分痛心。
這些火差不多都是由到園中野炊的孩子們造成的。
有時火勢很凶,必須叫來消防隊才能撲滅。
公園邊上有一塊佈告牌,上面寫道:“凡引火者應該罰款及拘禁。”
但這佈告豎在偏僻的地方,很少有兒童看見它。
有一位騎馬的員警在照看這一公園,
但他對自己的職務不大認真,火災仍然是經常發生。
有一次,羅克又看到公園失火,就急忙跑去告訴員警快叫消防隊,
可沒想到他卻說那不是他的事。
羅克非常失望,於是以後羅克再到公園散步的時候,就擔負起了保護公園的義務。
剛開始時,他看見樹下起火就非常不快,急忙上前警告那些野炊的孩子們,
用威嚴的辭令命令他們把火撲滅。如果他們不聽,就會恐嚇要把他們交給員警。
就這樣,羅克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只是在發洩自己的情感,全然沒有考慮孩子們的感覺。
結果呢,那些孩子懷著一種反感的情緒暫時遵從了。
當羅克走遠後,他們又生起了火堆,並恨不得把整個公園燒盡。
隨著時間的推移,羅克逐漸懂得了人與人相處的道理。
知道了怎樣使用技巧,並更懂得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於是他不再發佈命令,甚至恐嚇。而是說:
“孩子們,玩得高興嗎?你們在做什麼晚餐?
我小時候,也很喜歡生火,直到現在我仍然很喜歡,
但你們知道在公園裡生火是很危險的嗎?
我知道你們幾個會很小心,但別的孩子就不一樣了。
他們來了也會學著你們生火,
回家的時候卻又不把火撲滅,這樣就會燒掉公園裡的所有樹木。
如果我們再不謹慎的話,我們就不會再看到這裡的樹木了,
而且在這裡生火,還有可能被員警抓起來。
我不干涉你們的興致,我很願意看到你們開開心心的,
但我想請你們在離開時,把火用土埋起來,
並把火堆旁邊的乾枯樹葉撥開,好嗎?
你們下次來公園玩時,可不可以到山丘的那一邊,
就在那沙坑裡取火,那樣就不會有任何危險了。
多謝了,孩子們,祝你們玩得快樂。”
這種說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凡響。它使孩子們有了一種同你合作的欲望,
沒有怨恨,沒有反感。他們沒有被強制服從命令。
他們保全了面子,他們覺得好。他們完全按照羅克的說法去做了。

我們永遠要牢記:
如果要讓別人都敬重你,你就應該真誠地、盡力地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