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修行的關鍵/大寶法王
所謂宗教關鍵在於實踐,
如果没有實踐則宗教就會淪為口頭的宣說,
也就是世俗常講的『口頭上的法』。
宗教實踐要落實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一言一行都可以成為宗教的實踐和修行,
我常講:宗教的實踐除了平時做一個好人、
一個善良的人,在每時每地都要尋求進步,
向善或向正面的方向發展。
如果没有改變、没有進步,
所謂的宗教實踐就不存在,而所謂的改變或進步,
不僅僅是指一些形式或行為的改變,
也不僅僅是指唸經方式或數量的改變增減等,
最主要的改變指的是『心』的改變。
口頭唸經很容易,一個小孩也會唸
「嗡瑪尼唄美吽」,
念誦時的動念和想法要跟著改變,
否則口稱「嗡瑪尼唄美吽」,
心中卻包藏著壞心眼、禍心或有粗暴行為等,
則顯然是言行不一、心口不一。
「嗡瑪尼唄美吽」是觀世音菩薩的真言密語,
內容豐富的慈悲、利他思想,
慈悲利他的宗教與包藏禍心的惡念或
仇恨的行為是不能相容的,我們當中一些人,
卻常常在同一個人身上存在著這兩種矛盾的現象。
這非常不好!
作為佛教徒在宗教實踐的過程中,
如果没有善或正面因素的增長,
反而增強了派系偏袒或爭執、冥頑不化等因素,
則其修行就成問題了!
也許是我福澤淺薄,
在我看來一些在家弟子在這方面似乎還好一點,
而僧人、出家人按道理應該要比一般在家人要好、
心胸應該更開闊、派系偏執應該會更少一點、
應該更善良包容,
可是現實中這些應該有的卻不明顯,
相反地不應該有的卻似乎更明顯、派系的偏執等更多,
實在令人遺憾!
我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按道理來說,
僧人應該有的卻没有,該怎麼解釋呢?
因此宗教的實踐一定是一個向善、向正面的改變和發展。
因為人心都一樣,都希望安樂而不願痛苦,
不論是你的家人、熟人、朋友、陌生人、
或者是你認為對你不利的所謂「敵人」等等,
他們都和你一樣希望安樂而不願痛苦。
因此看上去所有的人都在想盡辦法地爭取安樂
幸福、避免痛苦不幸,
但現實中很多人似乎又並不幸福快樂、
覺得不滿足,為什麼?
是因為追求快樂的方式不正確,因為方法錯了,
自然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幸福。
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實際上很難從外在的世界中去尋找或獲得,
很多人相信通過外在物質的滿足可以得到快樂幸福,
這顯然是不正確的!
幸福是心靈層面的感受,要懂得知足,
如果你懂得知足,不論你是否有房子等財富,
你都可以得到幸福快樂,反之如果你不懂得滿足,
即使富可敵國,也永遠處於貪欲中而不可自拔,
更談不上真正的幸福快樂。
懂得知足則你可以有無數感到滿足的理由,
比如說你可以想自己能夠得到極難得的瑕滿人身,
不僅健康地活著,而且還能夠接受珍貴的佛法,
真是非常難得!想到這些,你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並會珍惜這一切因而充滿快樂。
因此不懂得知足,不懂得運用已有的一切,
一昧貪圖更多的財富等,則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因為貪欲的本質是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的,
即使擁有千萬財寶,你仍會在貪求和不滿足中死去。
學法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地訓練自己做出改變,
不斷地進步和改變,才應該是求法修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