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阿彌陀經》之前,我們要明白一些細節。
在原始佛教,念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修習方法。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和念天,
都是佛陀在世時的修習,這個方法稱為隨念。
佛陀在世時有很多弟子修習念佛。
世尊具安穩和自在,有慈悲,有喜捨,每次稱念世尊時,
我們自然會感到安康,能擁有世尊的安穩自在,因此現在有許多人念佛。
我們常合掌念誦「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知」,然後誦如來的十個名號:
如來、應供、正知、明行足、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我們讀誦如來的十個名號,
了解每個名號皆象徵如來的一種德性、一種能量。
朗聲讀誦這些名號時,我們讓能量滲透我們,因而感到更安穩自在。
以往人們也如此念佛,以得到安穩、自在和安樂。
人們依然在念佛、念僧和念戒,因此,從一開始,
念佛便已經是傳統佛教中的一個正統的修習方法。
修習念佛的人,最初想像佛在我們之外,正居住於衹園或靈山。
如此念佛,我們自然能接觸到自己的安穩、自在和慈悲喜捨的元素。
剛開始修習念佛,佛在我們之外,但慢慢地,
佛變成既在我們之內,也在我們之外。
因為在我們的心識中,也有如佛般安穩自在的種子,
有慈悲喜捨的種子,有應供、正知、明行足的種子。
當我們如此念佛,
既能接觸到在我們之外的佛,也能接觸到我們心中的佛。
修習得好,我們會很快發現,其實佛常常在我們心中。
因此,當佛往生時,我們不會痛哭,
因為我們已明白到佛常常在我們之中,
永不會死去,原則就只是這麼簡單。
因此,不管佛在淨土中還是在淨土外,
佛依然在我們心中,淨土常常在我們心中。
阿彌陀佛在我們心中,淨土也在我們心中,那稱為「唯心淨土」。
「淨土位於西方,在我們之外」,這只是最初的概念。
如果修習得好,
我們便能更深入地看到阿彌陀佛和淨土並不只在西方,
而是在我們心中,在每一方。
因此,修習得好和還未修習得好的人,同樣達到成果,
但修習得好的人其成果甚大,仍未修習得好的人成果則一般。
作者:一行禪師
文出自:<建設淨土:《阿彌陀經》禪解>
/橡樹林 出版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