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光明本質

2014032208:30




 

我們必須熟悉並養成良好的心態,
但是我們卻習慣於生起諸如憤怒的負面情緒,這種習性造成很大的阻礙。

因此,我們必須認出負面苦惱的情緒,並且當場打敗它們。

如果你漸漸習慣於控制負面情緒,幾年下來,
即使是經常大發脾氣的人,也可能變得冷靜。

有些人以為如果不讓心為所欲為,
反而試著去控制它,就會喪失了獨立自主。

但不是這樣的。

如果你的心往正確的道路前進,你便已經獨立自主;
但是如果心朝向不正確的道路,你就必須控制它。

關於苦惱的情緒,有可能完全去除嗎?或是只能壓制它們?

從佛教徒的觀點來說,
心的傳統本質是明光,因此煩惱是不存在於心的真正本質的;
煩惱是外來的、暫時的,是可以被去除的。

從究竟的觀點而言,心的本質是:沒有一個本有的東西存在。

如果苦惱的情緒,譬如憎恨,是心的本質,
那麼從一受孕開始,
心就必須一直是憎恨的(舉例而言),因為那是心的本質。

然而,很明顯地並非如此;我們只在某些情況下才會憤怒,
而當那些情況不存在時,憤怒就不會產生了。

這顯示出憎恨的本質和心的本質是不同的,
雖然深入而言兩者都是意識,因此都有光明和覺知的本質。

什麼情況是產生憎恨的基礎呢?
會產生憎恨,是因為我們在現象上強加了不喜歡或惡劣,
而它實際上並非如此。

以這個情況為基礎,我們對達成慾望的阻礙產生憤怒,
因此,憎恨心的基礎是不健全的。然而,愛心是有健全基礎的。

當一個有健全基礎的心態和沒有健全基礎的心態競爭時,
時日一久,有健全基礎的必然會贏。

因此,如果你長期固定地讓自己熟習於有健全基礎的好心態,
那麼沒有健全基礎的心態就會漸漸消失。

在做體能訓練時,例如跳高,
是以身體為根本,因此你能跳多高是有限度的。

然而,由於心只是光明和覺知,所以當訓練的根本是心時,
透過逐漸的熟習,有益的心態便有可能無限發展。

我們自己知道,心可以記憶很多事,
一件又一件,可以在記憶裡保存很多。

目前我們不能記得超乎尋常的多,
是因為我們只用到意識的粗劣層面;
如果我們用到更多精細層面,就能記得更多。

依賴於心的品質也可能無限增長。

你實施和增長了多少對治煩惱的心態,
那些不良心態也就減輕多少,最後完全被消滅。

因此,由於我們有個本質只是光明和覺知的心,
所以說我們全都有成佛所需的基礎本質。

佛教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
基於心只是光明和覺知的本體,心也能顯示它終究可以無所不知。

從哲學的觀點來看,這個說法支持良好心態可以無限增長的主張。

就日常練習來說,認清心的傳統本質和專注其上是有益的。

為什麼難以認清心的本質,原因是心被我們的概念所覆蓋住了。

因此,首先要停止回憶過去發生的事,
並且停止思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
讓心不被概念所牽扯地自然流動,
讓心止息於它的自然狀態,並且觀察它。

一開始,當你還不習慣這種練習時,這將頗為困難,
但一段時間後,心會顯得像清澈的水,
那時,你就要和這無造作的心同在,並且不讓任何概念生起。

這種禪修最好在清晨練習,
那時你的心已清醒,但感官還未充分運作。

前一晚不吃太多也不睡太多是有益的,
這樣會讓次日清晨的心比較輕快敏銳,漸漸地,
心會愈來愈穩定,正念和記憶都會更清楚。

看看這種練習是不是讓你的心一整天都更為警覺。

短暫的效益是你的思緒會平靜,隨著你記憶力的改善,
你能漸漸發展出天眼通,這是由於正念增長之故。

就長期效益來說,由於你的心變得更警覺敏銳,
你將能隨心所欲地在任何領域使用它。

如果你能每天做些禪修練習,
把散亂的心收回到內在某一對象上,會很有助益的。

那個在好事壞事等等相對概念中奔馳的思想,
可以得到休息,就像是度假一樣,
在無概念的境界中稍坐片刻,休息一下。

作者:達賴喇嘛

摘自:慈悲與智見/橡樹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