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的自覺

2014052508:30



不動心即是指「不動搖的心」,佛教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視「不動心」。

為什麼呢?因為大部分的人,生命充滿痛苦和迷惘,
可以說都起因於內心的動搖不定。

「如何才能培養出一個不動搖的心」,這曾是佛教修行者們的課題。

不僅是佛教修行者,觀察一下自己身旁之人,
或者是在各種場合所遇到的人,若是一個具有不動心之人,
是會令人感到非常的安詳自在,也會感到很堅強、很可靠。

不管遇到何種困難都能克服的姿態,以及不動搖的信念,
這些都是與指導者的器量密不可分的。

指導者之所以能成為指導者,那是因此人不會因為遭遇到小小的風浪,
而內心動搖,並且具備著能夠正面解決問題的力量,其根源就在於不動心。

有的人雖然口頭上說自己有信心,但卻因稍微犯一點錯而受到指責時,
或遇到一點麻煩時,自信便頓時煙消雲散,這種人不在少數。

對這樣的人來說,重要的是要練就一顆真正的不動心。

為了練就一顆真正的不動心,絕對必要的前提是「佛子的自覺」。

缺少這種自覺,即使有不動心,也會像是牆上蘆葦根底淺。

心之所以不動搖,那是因為此人自覺於「己心根部與佛是相連的」。

若沒有如此自覺,人生就像漂浮在波浪之間的樹葉,只會不安地隨波逐流。

有了佛子的自覺時,就像是船隻在海上拋下了錨一樣,具有安定感。

在海中拋下堅固的錨,因其重量使之有安定感,船隻才不會隨波飄流。

在人生中相當於這個錨的,就是「自己與佛相連」的佛子的自覺。

若能夠堅守住這一點,即能衝破人生的風浪、難關。

然而,如果此部分不夠堅定,自認為
「自己正受到命運的捉弄,自己好比是命運之河中漂浮的樹葉」,
那也是無可奈何的。

這樣的想法終將變成「別人和環境正在害自己」、
「悲劇的未來正等待著自己」的悲觀情緒。

到底是選擇過這種自我暗示的不幸人生?
還是選擇過另一種充滿力量的積極人生?
這與「自己是如何想的?」密切相關。


作者:大川隆法/
錄自:不動心/九(音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