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100個古村鎮(三)

2014111518:30
 

中國最美的100個古村鎮(三)

   《中國最美的100個古村鎮》,甄選了100個古樸的村鎮,將帶領讀者游目騁懷,神游中華大地。您可以體悟徽派建築的儒雅,可以觸摸江南水鄉的溫柔,可以領略西北院落的質樸無華,也可以感受湘黔領地的秀逸,揭開一段段被塵封的歷史記憶。
 

(二)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下)

 





 
 一、西塘

 西塘古鎮位於江浙滬三省交界處的浙江省嘉善縣,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區10公里。西塘古鎮作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景區,已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西塘以“橋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贏得廣大遊人們的青睞,而其中的臨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為引人,它是水鄉特有的建築,其至今保存著1300多米長的廊棚已變成當代人賞古、探幽的休閒一餐,除此之外景區內多處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西塘古鎮自1997年開發旅遊以來,深受眾多海內外遊客的青睞,接待遊客的數量平均每年都以超過30%的速度遞增。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裡的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舍,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最小範圍,由此形成了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形成了多處“一線天”。西塘是個平民化的小鎮,所有一切都如此樸素,沒有周莊的繁華,沒有南潯的富甲之態,沒有濃厚的商業氛圍!但是西塘的獨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

 





 

 

二、西津渡

 西津渡古街位於鎮江城西的雲台山麓。是鎮江文物古跡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古時西津渡為臨江渡口,西津古渡依山臨江,風景峻秀,李白、王安石、蘇軾、陸游、馬可? 波羅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並留下了著名詩篇。如今渡口的功能逐漸淡化,但是古代風貌卻得以基本完整保存。西津渡古街的文化內涵在於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這裡保有英國領事館舊址、五十三坡、救生會、昭關石塔、觀音洞、超岸寺等中外文化、宗教古跡英國領事館舊址現屬鎮江博物館。館內珍藏著不同時代的文物3萬餘件套,如西周時的鴛鴦尊、春秋時的雙螭首三輪銅盤、東吳時的青瓷罐、唐代的“論語”玉燭、宋代的影青雕塑孩兒瓷枕、禹跡圖碑、絹本南京府縣地圖、金棺銀槨、元代的青花瓷器、明代的《杏元雅集圖》等等稀世珍寶。

 




 

三、溱潼古鎮

    溱潼地處南通鹽城泰州三市交界處,這裡河港交織、氣候濕潤,境內多處發現麋鹿化石遺骨和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器。溱潼一度臨海,夏商時屬揚州,春秋時屬吳。這裡水草豐茂,麋鹿“千百成群”,農民“不耕而作”。鎮區四面環水,波光粼粼,環境優美,素有’水鄉明珠’之稱。溱 潼盛產稻米、棉花、魚蝦、籪蟹,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溱潼古鎮四面環水,夾河穿鎮而過,家家枕河而居,是一塊英才輩出的風水寶地。昔時曾有東觀歸漁、南寺書樓、西院庭槐、北村禪院、板橋秋月、堤柳春鶯、花影清潭、禪房修竹等八景點綴。20世紀中後期,又曾設置多處文化景點,如長江公園、溱潼大觀園、一步兩廟等。時至今日,我們仍可在老鎮區時時見到小橋流水、深巷幽居、麻石鋪街、老井當院,而近幾年來拓展的新鎮區則是大道寬闊、鐘樓高聳,街燈櫛比,店鋪林立。今朝昔日,相互觀照,古韻新風,相映成輝,別具一格的島鎮環境,以及名人遺跡,歷史留存,傳統工藝,特色美食等,無不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河下古鎮

    河下古鎮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西北隅,古邗溝入淮處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鎮,是淮安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護區之一。這裡曾誕生巾幗英雄梁紅玉、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歷史名人。明清兩代這裡曾出過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有“進士之鄉”之稱,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明清時,河下是淮北鹽集散地,淮北鹽運分司曾設在這裡,並有很多鹽商在這裡業鹽。同時,由於清江督造船廠設於清江浦,河下還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河下是典型的因運而興,因運而衰的千年古鎮,鼎盛時有“揚州千載繁華景,移至西湖嘴上頭”之美譽。清末,由於淮北鹽的集散中心移至王家營的西壩,漕糧由河運改為海運等原因,河下逐漸敗落。古鎮現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京杭大運河文物遺存。

 

 五、烏鎮

    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與周莊、同裡、甪直、西塘、南潯並稱為江南六大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稱。作為典型江南水鄉,烏鎮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樑、石板巷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烏鎮與桃源鎮雖分屬浙、蘇二省,但兩鎮間有公交相連。一條流水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築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水中不時有烏篷船依呀往返;岸邊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烏鎮地處河流沖積和湖沼淤積平原,地勢平坦,無山丘,河流縱橫交織,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烏鎮具典型江南水鄉特徵,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樑、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

 





六、南潯

    南潯古鎮地處杭嘉湖平原北部,太湖之南,東與江蘇蘇州(吳江區)接壤,西距湖州市區32公里,是湖州市接軌上海浦東的東大門。南潯歷來是江南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1991年被列為浙江省15個歷史文化名城之首。南潯鎮歷史悠久,南宋以來已是“水陸衝要之地”,“耕桑之富,甲於浙右”,因濱潯溪河而名潯溪,後又因潯溪之南商賈雲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由於蠶絲業的興起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明萬曆至清中葉南潯經濟空前繁榮鼎盛,清末民初已成為全國蠶絲貿易中心,民間有“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之說,南潯由此一躍成為江浙雄鎮,富豪達數百家,民間俗稱“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群體。如今水鄉古鎮的景色風韻依舊,鎮北運河東西橫延,鎮中市河南北穿鎮而過,河街相交橋樑通便,黛瓦粉牆綠柳拂水,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圖。南潯古鎮以其格局獨特、風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風淳樸而成為江南水鄉眾多城鎮的典範和代表。





七、前童

    前童鎮位於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寧海縣西南,是寧海後花園,省道甬臨線和同三高速公路由北向南橫臥全鎮。甯海第一大溪白溪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人文景觀豐富的江南古鎮。抗戰時期浙東行政公署曾設在前童,解放戰爭時期寧海縣工委在此誕生,屬寧波市革命老區,被命名為"鼓亭之鄉",是省旅遊城鎮,省歷史文化保護區,寧波市東海文化明珠鎮。前童,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韻濃重的鄉村畫,一段優美動人的江南絲竹調。這裡,“家家有雕梁,戶戶有活水”。白溪水緣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戶環流,家家連流水小橋,戶戶通卵石坦途,為江南集鎮獨特之奇觀。八卦水系,嘩嘩鳴唱,幽幽潛行,流遍家家戶戶,不是水鄉,勝似水鄉。

 





八、諸葛村

    浙江省蘭溪市諸葛村,是三國時期蜀漢名相諸葛亮後裔的聚居地,諸葛村中現居有諸葛亮後裔近4000人,為全國諸葛亮後裔最大聚居地。近幾年以其“原汁原味”的神秘文化與文物古跡,引來了無數海內外遊客。諸葛村村落佈局十分奇巧罕見,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偉壯觀,結構精巧別致,空中輪廓優美,是南宋末年諸葛亮二十世孫諸葛大獅公遷居此地後,為紀念先祖諸葛亮而按九宮八卦陣圖式精心設計構建的。位於諸葛村九宮八卦圖中心的鐘池,一半水塘一半陸地,兩面各設一口水井,形成極具象徵意義的魚形太極圖。鐘池周圍構築的八條弄堂向四周輻射,使村中的所有民居自然歸入坎、艮、震、巽、離、坤、兌、乾八個部位。更為神秘的是村外八座小山環抱諸葛村,構成天然的外八卦陣形。當遊客步入村中縱橫交錯的古巷時,大有似連非連、半通不通、曲折玄妙之感。置身其中,更加感悟到杜甫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的內涵。

 





 

 九、芙蓉村

    芙蓉古村位於浙江楠溪江風景區的南面,由於該村的西南面有一座山,山上有三塊高高聳立的懸岩,其石色白中透紅,每當夕陽西下時,那三塊懸岩就全倒映在村中的一個大水池中,看起來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芙蓉花,芙蓉村因此而得名。芙蓉村內最為氣派的宗祠就是陳氏大宗祠,是芙蓉古村建築中的精華之一。 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東,圍以卵石砌成的寨牆,使整個村莊猶如一座小城堡。從寨門進內,是卵石築成的主街,名“如意街”,寓吉祥如意之義。主街中部南側,鑿一內湖,水色清冽。湖旁花木繁麗,芳香襲人,湖中建有亭樹,石橋綴之,村內引溪水沿寨牆、道路。民宅佈置眾多的水果,溝通各“鬥”形成流動水系,清流涓涓,迂回于宅邊、道旁,既可供村民洗滌、防火,又可調整小氣候,豐富景觀,使村落的環境充滿安居樂業的氣氛。村中民宅大多系木質結構,以參差錯落的屋頂,樸實素雅的形態,優美親切的比例尺度,白牆青瓦的明快色調,兼以家家石砌矮牆,戶戶綠樹成萌,使整個村落構成一種和諧的美。

 






 
十、泰順

    泰順位於浙南邊陲,西北與景寧接壤。全縣“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省級生態縣,擁有號稱“生物種源基庫”、“綠色生態博物館”的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享有“神水寶地”、“天下第一氡”盛譽的承天氡泉省級自然保護區。 泰順礦產資源豐富,系“全國生態示範區”、“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境內葉蠟石、輝綠岩儲量大,尤其是盛產葉蠟石的龜湖被稱為“世界蠟都”。這裡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這裡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境內群巒起伏,澗谷縱橫,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浙南第一高峰;大小溪流百餘條。如果你逐一造訪廊橋、古村,尋訪夾纈古法染布的老人和作坊,做客農家,一定被那深藏在崇山峻嶺間濃重的民俗和文化所深深感染。那些廊橋古村,建築藝術令人傾倒。早春時節,油菜花桃李花掩映的山鄉裡,民風極其質樸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