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佛:即"燃燈佛"為過去佛,"釋迦牟尼佛"為現世佛,“彌勒佛”為未來佛。
佛教認為如來佛前尚有幾位過去佛,過去七佛似乎應該是:
1、毗婆屍佛
2、屍棄佛
3、毗舍婆佛
4、懼留孫佛
5、俱那含牟尼佛
6、迦葉佛
7、釋迦牟尼佛
過去七佛,是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過去六位佛,
加上釋迦牟尼佛為過去在娑婆世界度眾的七佛。
三世佛
藏名譯音:桑結松
釋迦佛:嗲雅塔 嗡牟尼牟尼 瑪哈牟尼 夏加 牟尼 耶 梭哈
彌陀佛:嗡阿彌得瓦啥(以)
藥師佛:嗲雅他 嗡貝看傑 貝看傑 瑪哈 貝看傑喇紮 沙木恩 嘎得 梭哈
解說:在有些佛寺的大殿內並列供奉三尊佛像,有很多是三世佛,
一般居中的是現在世的釋迦牟尼佛,兩旁的是過去世的迦葉佛
(寺院中特指燃燈佛),和未來世的彌勒佛。這種三世佛也稱為豎三世佛。
還有一種三尊佛像的形式也叫三世佛,
表現的是中央、東方、西方等三個不同世界的佛,義稱“橫三世”佛。
中間的是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
右邊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左邊的則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
此三世佛亦稱為三寶佛,乃大乘顯教最為注重的三尊佛。
本唐喀所畫的屬後者,即釋迦、彌陀、藥師三佛。
過去七佛
1.毗婆屍佛
梵文 Vipasyin ,又作毗缽屍,微缽屍,
為過去七佛的第一位,義曰勝觀,種種觀,種種見等。
據說其出世時間,距今有九十一劫,(佛教的說法,一劫為13億4千萬年)
舉行過三次說法集會,第一次有十六萬弟子參加,第二次十萬,第三次八萬。
2.屍棄佛
梵文 Sikhin 又作式式棄,大論作嚴那屍棄。
為過去七佛的第二位,義曰頂髻,最上。
在過去三十一劫時出世,舉行過三次說法集會,
第一次有十萬弟子參加,第二次八萬,第三次七萬。
3.毗舍婆佛
梵文 Visvabhu 又作毗濕婆,毗舍浮,毘攝羅等,
義曰一切有,為過去七佛的第三佛。
據說其出世的時間,距今已三十一劫。
主要弟子是扶游和鬱多摩。
舉行過二次說法集會,第一次有七萬弟子參加,第二次六萬。
4.懼留孫佛
梵文 Krakucchanda 又作 拘留孫佛,鳩樓孫佛,拘留秦,迦羅鳩餐陀等。
義曰:所應斷已斷,減累,成就美妙等。即過去七佛的第四位。
在現在賢劫的一千佛之首,在賢劫中第九減劫人壽六萬歲時出世。
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四萬弟子參加,他的上首弟子是薩尼和毗樓。
5.拘那含佛
又作拘那含牟尼,俱那含等, 義曰金寂,為過去七佛的第五佛。
在賢劫中第九減劫人壽四萬歲時出世。
阿彌陀佛的前身是他的弟子。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三萬弟子參加。
6.迦葉佛
梵文 Kasyapa。義曰:飲光。即過去七佛的第六位。
騎一頭獅子,是釋迦牟尼前世之師。
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二萬弟子參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羅婆。
7.釋迦牟尼佛
梵語 Sakyamuni 的音譯。佛教創始人。
釋迦是部落的名稱,意思是『能』;
『牟尼』可譯作 『文』,是一種尊稱,
含有『仁、儒、寂默、忍』等義,
意譯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
意為釋迦族的聖人。
俗名悉達多,生於西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釋迦國的太子,
二十九歲出家修道,
從當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禪定。
不久就達到他們所教導的一切,但這並不能滿足他的希求,
經過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
他順次經歷禪那的四種境界,
然後繼續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
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
從此以後,他被稱為佛陀。
並到處說法,組織僧團,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圓寂。簡稱為"釋迦"。
他創建的佛教,相傳佛陀入滅後,弟子們焚化佛祖遺體,
於灰燼中得4顆牙齒以及指骨、頭蓋骨、毛髮等物。
弟子們將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養,頂禮膜拜。
後來,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
分別盛入寶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養,其中有許多傳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