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如何更新我們?

2014111408:30


靈修能補足我們的心理工作。
我們可以從探索靈性來幫助我們開始。
在佛教心理學裡,當我們在沒有個人反應或自我預設結果的屏障下,
才可能出現所謂的「清楚的看見」。
這種啟發式的看見,是用正念來享受現實,
亦即沒有被恐懼或欲望駕馭的自我,或被制約心智的流程表侵入。
它是個與現實的純淨接觸,一種深植於每個人心靈的傾向。

以下是四個發現此一啟發事實的大師的見證:
西班牙神秘的聖師十字若望(Saint John of the Cross)曾說:
「很快又毫無保留地,我(自我)正完全地瓦解中。」

神秘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寫到他必須放掉一切,
「以免審判降臨時,我沒被打敗,而是被送進自我意識的雙手中」。

菩薩說:「我發願要釋放那些害怕外顯現象的人們,
而那些現象實際上是他們自己的投射。」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提到,神問亞當:
「你在哪裡?」不是因為祂不知道答案,
而是為了協助亞當去注意他身處何處。
「亞當藏匿他自己,以逃避結算報告,逃避對他愛的方式負責。
每個人都因為這個原因而躲躲藏藏,
因為每個人都是亞當,且發現自己處於亞當的處境下」。

在我們努力在動機和反應的意識中成長的同時,
我們發現很多讓我們看不到自己處境的藏匿處。

我們除了習慣逃避、遺忘或透過移情到現在來消除過去,
還可練習將正念的意識帶到被隱藏起來的事上面。

我們可以從它開始建築,於是障礙變成橋樑,坑洞成了出口。

17世紀的英國形上派詩人鄧約翰(John Donne)
在他的詩〈良辰〉(The Good Morrow)裡,
提到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如何成為此地:
「愛……把小小的房間點化成了任何地方。」
在一個「缺陷」的模式裡,我們視自己是需要改進的。
當它指的是自我的功課時,這是有意義的。

「完美是不可能的」這個事實,
乃心靈用來保護我們不要變得傲慢和膨脹的方法。


同時,我們承認從核心自我的角度、完整的原型寶庫來看,
我們的確總是且已經是完美的。

鄧約翰在其〈報佳音〉(Annunciation)的
神秘14行詩中指出這個好消息:「那隨時隨地一直都在的完整……。」
在自我心智的恐懼和自我譏弄的背後,
是純粹的幸福、純粹的意識和純粹的愛。

我們精神上的挑戰不是要改進,
而是容許我們敞開心胸,接受內心和周圍的一切。

敞開心胸是藉由愛我們所發生的一切,來成為我們自己的方式;
接受我們真實的身分,讓它成為我們的道路。

18世紀的日本禪宗大師白隱慧鶴(Hakuin)這樣說:
「直接進入我那身為人類的內心,我看到自己啟發的本質。」
 
作者:大衛.里秋
摘自:與過去和好/啟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