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古典名曲

2015062118:30
 
 
 
 

【國樂十大名曲】



 

(點擊曲目進入聆聽)




 

 1.高山流水(古琴)

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
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
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
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
《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
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2.廣陵散(古琴)


 

       據《琴操》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
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
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
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
現有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

 





 

 3.平沙落雁(古箏)


 

 明代稱本曲為《雁落平沙》。樂譜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譜集。《平沙落雁》的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在空際盤旋顧盼的睛景。《天聞閣琴譜》中寫道:”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雖然出現較晚,卻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種琴譜刊載此曲。它之所以流傳甚廣,除了曲調流暢、動聽之外,還因為它的表現手法新穎、別致,容易為聽眾理解。






 

 4.梅花三弄(古箏)


 

  梅花三弄,中國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遊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5.十面埋伏(琵琶)


 

這是一首歷史題材的大型琵琶曲。
關於樂曲的創作年代迄今無一定論。
資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寫過的著名長詩
《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聽過
有關表現激烈戰鬥場景的琵琶音樂。
    本曲現存樂譜最早見於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行》。
樂曲描寫西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
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于烏江,
劉邦取得勝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湯琵琶傳”中,
曾記載了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時的情景:
“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
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
涕泣無從也。其感人如此。”《十面埋伏》流傳甚廣,
是傳統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6.夕陽簫鼓
 
 

談起《春江花月夜》,相信許多人都知道這首著名的民樂
合奏曲。它那富有江南絲竹音樂特點的旋律,委婉優美;
節奏流暢多變,極具東方的詩情畫意。
《春江花月夜》歷來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曾經改編為各種中西樂器的獨奏、合奏曲,
亦有將其填詞用於戲劇之中,可謂是最廣為人知
的中國傳統音樂。但大家又是否知道,
《春江花月夜》原來是改編自一首著名
的傳統琵琶文曲《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
夕陽簫鼓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
此曲最遲在十八世紀就流傳在江南一帶。
《夕陽簫鼓》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樂曲原分有10段,
分別為:一、夕陽簫鼓;二、花蕊散回風;三、關山臨卻月;
四、臨水斜陽;五、楓荻秋聲;六、巫峽千尋;
七、簫聲紅樹裡;八、臨江晚眺;九、漁舟唱晚;
十、夕陽影裡一歸舟。






 

 7.漁樵問答(古琴)


 

 樂曲通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
表達出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樂曲採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
以上升的曲調表示問句,下降的曲調表示答句。
旋律飄逸瀟灑,表現出漁樵悠然自得的神態。
正如《琴學初津》中所述:“《漁樵問答》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歌之矣乃,
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現存譜初見於明代。




 

 8.胡笳十八拍(陳悅)

 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雙所擄,
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
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
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贖回文姬,
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
敘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
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
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9.漢宮秋月(古箏)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
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
《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
江南絲竹等。
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
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10.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復蘇,
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暢,節奏輕鬆明快,
分七段:1、獨佔鰲頭 2、風擺荷花 3、一輪明月 4、玉版參禪
5、鐵策板聲 6、道院琴聲 7、東皋鶴鳴 小標題出自李芳園之手,與樂曲內容並無多大關係。
全曲七段可分成起、承、轉、合四個組成部分,
是一首具有迴圈因素的變奏體樂曲.
起部:(一)《獨佔鰲頭》。曲首出現長達十七拍的“八板頭”
變體,它在以後三個部分的部首迴圈再現。原《八板》的旋律以“隔凡”和“加花”等技法加以潤飾,運用“半輪”、
“夾彈”、“推拉”等演奏技巧,音響效果獨物有趣,
使花簇的旋律充滿活力。
承部:(二)《風擺荷花》、(三)《一輪明月》。
這兩個《八板》變體,在頭上迴圈再現《八板頭》之後,
旋律兩次上揚,在高音區上活動,表現情緒較為熱烈。
轉部:(四)《玉版參禪》、(五)《鐵策板聲》、
(六)《道院琴聲》在這三個段落中出現了不少展開性的因素。
首先是樂曲結構的分割和倒裝,並出現新的節拍和強烈的
切分節奏。其二是運用“摭分”、“板”和“泛音”等演奏指法,使音樂時而輕盈流暢,時而鏗鏘有力。特別是《道院琴聲》,
整段突出泛音,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晶瑩四射,充滿生命活力。
合部:(七)《東皋鶴鳴》。是本部的動力性再現,
在尾部作了擴大,採取突慢後漸快的速度處理,
採用強勁有力的掃弦技巧,音樂氣氛異常熱烈。







點擊這裡  經典專輯  經典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