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每日清修系列一呂祖《百字碑》及注解

2015090408:30

道經每日清修系列一


呂祖《百字碑》及注解

《百字碑》注解---明.張三豐
 
養氣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須養氣;養氣之法,在乎忘言守一。
忘言則氣不散;守一則神不出。
訣曰:
”絨舌靜、抱神定。”

降心為不為。
凡人之心,動盪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靜,貴乎制伏兩眼。
眼者心之門戶,須要垂簾塞兌。一切事體,以心為劍。
想世事無益於我,火烈頓除,莫去貪著。
訣云:
“以眼視鼻,以鼻視臍,上下相顧,
    心息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

動靜知宗祖,
動靜者,一陰一陽也。宗祖者,生身之處也。
修行人,當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
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會之處,
乃天地未判之先,一點靈光而成,即太極也。
心之下,腎之上,仿佛之內,念頭無息,所起之處,即是宗祖。
所謂動靜者,調和真氣,安理真元也。
蓋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闔戶之謂坤,
辟戶之謂乾,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
一闔一辟,一動一靜,貫乎心意不動,任其真息往來,綿綿若存。
調息至無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無事更尋誰?
若能養氣忘言守,降伏身心,神歸氣穴,意注規中,混融一氣。
如雞抱卵,如龍養珠,念茲在茲,須臾不離。
日久工深,自然現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點化元神,靈明莫測.即此是也。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應事易淤昏迷,故接物不可迷於塵事。
若不應接,則空寂虛無。
須要來則應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靜,元神凝結。
訣曰:
“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樂,愛惡欲憎,變態無常;但有觸動。
便生妄想,難以靜性。必要有真微忿則火降;真寡欲則火升。
身不動名曰煉精,煉精則虎嘯,元神凝固;
心不動名曰煉氣,煉氣則龍吟,元氣存守;
念不動名曰煉神,煉神則二氣交。三元混,元氣自回矣。
三元者精氣神也,二氣者陰陽也。
修行人應物不迷,則元神自歸,本性自住矣。
性住則身中先天之氣自回,覆命歸根.有何難哉?
訣曰:
陽光返照,一心中存。內想不出,外想不入。”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修行人,性不迷塵事.則氣自回。
將見二氣升降于中宮.陰陽配合於丹鼎。
忽覺腎中一縷熱氣,上沖心府,情來歸性,如夫婦配合,如癡如醉;
二氣氤氳,結成丹質,而氣穴中水火相交,
迴圈不已,則神馭氣,氣留形,不必雜本自長生。
訣曰:
“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
直至丹田氣滿,結成刀圭也。

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工夫到此,神不外馳,氣不外泄,神歸氣穴,坎離已交,愈加猛烈精進。
致虛之極,守甘之篤,身靜於香冥之中,
心澄於無何有之鄉,則真息自住,百脈自停.日月停景,璿璣不行。
太極靜而生動,陽產於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
忽然一點靈光,如黍米之大,即藥生消息也。
赫然光透,兩腎如湯煎,膀胱如火炙,
腹中如烈風之吼,腹內如震雷之聲,即複卦天根現也。
天根現.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則其氣如火,
逼金上行,穿過尾閭,輕輕送,默默舉:
一團和氣,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踴躍,即天風炁卦也。
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極動而生陰,化成神水甘露。
內有黍米之珠,落淤黃庭之中,點我離中靈汞,結成聖相之體。
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煉之,丹自結矣。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到此地位,藥即得矣。
二氣結刀圭,關竅開通;火降水升,一氣周流。
從太極中動天根,過玄谷關,升二十四椎骨節,至天谷關。
月窟陰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樓,無休無息,名曰甘露灑須彌。
訣曰:
“甘露滿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結元氣以養之。”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養氣到此,骨節已開,神水不住,上下周流,
往來不息,時時吞咽,謂之長生酒。
訣曰:
“流珠濃養靈根性,修行之人知不?”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工夫到此,耳聽仙樂之音,又有鐘鼓之韻。
五氣朝元,三花聚頂,如晚鴉來棲之狀。
心田開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經書。
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來休咎。
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視萬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實有也。
吾行實到此際,若有虛言以誤後學,天必誅之。
遇之不行,罪過天譴。非與師遇,此事難知。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養氣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呂祖真正口訣。
工夫無半點虛偽,乃修行上天之階梯。
得悟此訣與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迫天譴。
珍重奉行,克登天闕。



讀《周易參同契》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運兮無形分。
五行順兮常道有生有滅,五行逆兮丹體常靈常存。
一自虛無兆質,兩儀因一開根。
四象不離二體,八卦互為祖孫。
萬象生乎變動,吉凶悔吝茲分。
百姓日用不知,聖人能究本源。
顧易道妙盡乾坤之理,遂脫象於斯文。
否泰交,則陰陽或升或降;
屯蒙作,則動靜在朝在昏。
坎離為男女水火,震兌乃龍虎魄魂。
守中則黃裳元吉,遇亢則無位而尊。
既未慎萬物之終始,複姤昭二氣之歸奔。
月盈虧應精神之衰旺,日出沒合營衛之寒溫。
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猶設象以指意,悟其意則象捐。
達者惟簡惟易,迷者愈惑愈繁。
故知修真上士讀《參同契》,不在乎泥象執文。




蟄龍法詞/紫陽張伯端作

龍歸元海,陽潛于陰,人曰蟄龍,我卻蟄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商臥,世無知音。
華山陳希夷秘傳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陰陽生返複,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呂祖百字碑注解--震陽子
 
呂祖純陽真人,系唐德宗十四年,歲在戊寅年四月十四日巳時誕生。
生時異香滿室,天樂浮空,有一白鶴飛入母寢帳中不見。
仙鑒云:呂祖系古聖王皇覃氏臨凡,
治世二百五十載後遜位,入太白山養真得道“證位天君”。
奉元始天尊諭,于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
降生于河南府蒲阪縣永樂鎮呂宅,大振玄風。
父讓,唐元和進士,海州刺史。
母王夫人生呂祖,幼名紹先,長名岩字洞賓,
鶴頂龜背,虎體龍腰,翠眉鳳眼,修頸露顴,鼻樑聳直,面白黃色。
左眉角有一黑子,如筋頭大,後變赤色,兩足紋隱如龜坼。
呂祖云:“桑田改變依然在,永作人間出世人。”
拜師正陽真人鐘離權,受師點化云:“黃粱夢覺,忘世上之功名。”
受火龍真人鄭思遠的天遁劍法云:“寶劍光輝,掃人間之妖怪。”
呂祖誓言云:“不度盡世間人,決不飛升大羅天”,非虛語也。
作百字碑二十句,真言妙蒂,普度世人。
震陽子遵照呂祖百字碑之奧旨,注解成白話解釋。
使修士閱之,悟道成真,達到呂祖度世救人之婆心,普度有緣。
今完成注解,願力以償,是為序。
震陽子自序

二、序言2

濟世度人匡正人心,乃道門之本旨。
歷代諸聖先真,或顯化以宣講道德,或入世以指點迷津;
扶正祛病,成人善果;俾芸芸眾生,遵之以道,行之以軌;
利人利物,利國利民。
唯願世人抱道修身,歸真證果;
修性養命延年益壽;福于家國,興我中華。
遠溯道祖,繼而孚佑帝君,近而三豐祖師,慈悲為懷,普度含靈。
數千年來代有傳述。中以呂祖聖跡,流布民間,迄未稍泯。
其入人心之深,可見一斑矣!
呂祖出身世家名門望族,代有善舉。
師承鐘離,得其親傳。
證果之後,誓願度世,不作自了之漢。
或行化市肆,勸善規過,啟迪人心;
或著書通俗,引導士庶,修身養性,以達化人度世之旨。
百字碑即度化世人之作也。
書中文字雖淺,卻是義理深藏。
字不過百,句僅二十,卻將修真證道全部內容及進境層次概括無遺,
誠可謂丹經之簡明教程也。
細觀書文全貌.即知呂祖用心良苦。
既慮修士挂一漏萬,有誤證道;又思修煉匪易,唯恐修士誤入旁門。
祖之思慮如此,盛德躍然紙上,實乃感人肺腑。
即此一端,亦可知帝君慈願之厥偉厥宏矣。
吾師震陽子,素懷悲憫之心,常存救度之志。
多年來,為弘揚正道、度化世人,注疏道德真經,闡釋道祖垂訓。
更從自身體驗,著作“道學皈元”一書,揭示性命雙修之本義。
今更解注“呂祖百字碑”,
直指丹道修煉之秘密,盡泄修行悟道中陰陽、藥物、水火既濟等煉丹之奧秘。
修士剛志持之,何患功果不成也?至於長生駐世之道,亦盡在其中矣。
余等嘗蒙吾師教誨之恩,始于大道略識之無。
唯資質愚陋,為學日淺,何敢言道。
今承吾師賜示師之綸著“呂祖百字碑注”一書,何幸如之也!
恭讀之下,如飲甘露,心神豁敞,性天明亮,幾疑證道在即、玉清不遠。
敢謂吾師之注釋已盡發呂祖之微旨、丹道之妙義矣!
若修士同仁,反復熟讀,深究其內涵、明其義蘊,切實修持,
定感吾師“呂祖百字碑注”之作,實為證道之梯航、成聖之寶筏也。
深望同道珍重視之、行之!
俗家弟子:玄照、仁義、崇宗拜序
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




三、呂祖百字碑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無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返複,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此是正文一百個字。
 
四、呂祖百字碑注解
於甲戌年農曆七月十一日(乙亥日)寅時,
震陽心誠意正,堅決將百字碑注解成白話解說,志心稱念呂祖寶誥:
玉清內相,金闕選仙,化身為三教之師,掌法判五雷之令。
黃粱夢覺,忘世上之功名,寶劍光輝,掃人間之妖怪。
四生六道,有感必敷,三界十方,無求不應。
黃鶴樓頭留聖跡,玉清殿內煉丹砂。
存道像於岩祠,顯仙跡於雲洞。
闡法門之香火,理玄嗣之梯航。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開山啟教、靈應祖師、天雷上相、
靈寶真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
將寶誥背誦讀熟,時時轉念,大有靈感。
只要做善道之事,所做必成,必能隨其心願。以下逐句解釋:

1.養氣忘言守
“養氣”,養的是元始祖氣,又名曰:“浩然正氣。”
既然要養此浩然正氣,首先要把心靜下來,參禪靜坐,越自然越好。
閉口藏舌,舌尖頂上齶,此即“忘言”之妙用。
為什麼要忘言呢?不忘言則開口神氣散矣,極為重要的是“守”之為妙。
試觀守字之意義。上有寶蓋,下有方寸,方寸者,即方寸寶地也。
此寶地非上丹田,亦非下丹田,而是中丹田黃庭中宮也。
守此中宮方寸寶地,與《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之義理相同。
因此,這句丹語注重在“守”之為妙者歟。
夫“守”之訣竅,內含性命雙修、取坎填離、水火既濟、
陰陽交媾、嬰姹結合、天地交泰之意。
夫天地乾坤得交接之道則天長地久;
世間男女夫婦得交接之道則延年益壽、在世長年。
道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至理者也。

2.降心為無為
人之心屬於離卦,為火,火炎上而好飛,所以人心好動。
例如,長春真人作的《西遊記》,將人心比作猿猴,專門好動不好靜。
“孫悟空”大鬧天宮,盜老君仙丹,偷王母蟠桃,大鬧龍宮要寶,
得了定海神針即金箍棒,能大能小(比人之真陽外腎),
大鬧陰曹地府閻羅殿,勾去了自己及其猴屬的生死簿,一切等等。
這就說明人的心動時多,不是想這就是想那,沒有清閒的時候。
所以正文說要“降心”,只有降服了人的後天之心,道心才能復活呢。
人的道心復活才能“為無為”,“無為”即無所作為。
經云:“有為者動,無為者靜。”
只動不行,只靜也不行,只有動靜結合才是清靜無為的大道呢。
人心者識神也,道心者元神也。
所以修道之士,首先要降服人心,只有降服了人心,始可為其無為大道。
無為、無所作為,就是清靜無為大道。
必須心平氣和,精神專一,保養太和真氣。
先降服人心,忘言守中,靜之又靜,虛極靜篤,始可得到清靜無為元始大道。
然而只憑本身元神天性大慈悲也不行(此只是性功),必須分辨出真偽。
喻如唐僧取經去西天,沒有火眼金睛的孫大聖,何以能取得真經來呢?
到西天路途遙遠十萬八千里,
而孫行者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其意義說明了什麼呢?
這就說明了,人去掉十惡八邪立見我佛如來,而我佛如來分明就是人之道心。
詩云:“佛在靈山莫遠求,我佛就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
如此說來,我佛遠嗎?不遠,汝心即佛,佛即心。
只要你去掉十惡八邪,自然立見我佛如來矣。
要想立見我佛如來,請先把心猿降服,
自然為無為矣,清靜無為元始大道得之矣。

3.動靜知宗祖
動靜二字是老祖宗給的,我們再以動靜傳給子孫萬代,代代相傳。
“動靜”二字,其意義大矣哉。
經云:”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這豈不是老祖宗給的嗎?歌勻:“行著妙,說著醜,惹得愚人笑破口。”
其實動靜二字,動不能常動,靜不能常靜。
經云:“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所以清靜者,大道也。
修道用功之人,常常清靜,使天地之正氣完全歸納於我身,
久而久之,自然開靈機、長智慧。
天地即我,我即天地。陰符經云:“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這也就是“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之意。
既然知道動靜二字是老祖宗給我們的,
就應當保持動靜,化為清靜,複還歸於元始祖炁。
清常靜,常清靜矣。身在道中,道在身中,元始祖炁永遠在我身中。
如此這樣,則金丹大道吾得之矣,這樣才真能知道動靜就是老祖宗矣。

4.無事更尋誰
這個無事並不是沒有什麼事,而是在心平氣和之時,捫心自問我要幹些什麼?
為了說明這句話,還得用上句說的,“動靜知宗祖”藉以承上啟下。
我沒有其他事,那麼我還找誰呢?
這些問號總結一下的答案那就是還得找老祖宗,
溯本追源,為所無為,參玄悟道,做那個清靜無為大道。
這個答案我認為極其正確,乾脆放下一切,參禪靜坐,追求真常清靜無為大道。
呂祖頭一句就說了“養氣忘言守”,為什麼要返複不斷地說呢?
只有反復說反復講,紮紮實實地記在心中與腦海裡,就自然會悟到真常之道。
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呂祖他老人家諄諄教導我們,要將起始的四句真言作為中流砥柱看待,
也就是看作照明燈塔,是此百字碑的綱領。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無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希我同道修士,志心稱念,則福生無量天尊,有不可思議之功德矣。

5.真常須應物
“真常”的大道理,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去體驗,
比如應酬答對、交接來往、一切人情等等。
古云:“練達人情皆學問,落花水面亦文章。”
如果不練達人情,不懂得和人交接來往,
在世面上過正常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修士云:“人道不全,天道遠之。”
這就是說,用人間的大道理來衡量尚不合格,何況修成天理的大道呢!
以上是在世俗上的說法,再談談修道內功。
經云:“湛然常寂”,才是真常大道呢!
又云:“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這是引用《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之言,借經證實“真常”之道。
那麼“須應物”呢?真常大道內功來了,必須懂得“應物”,此則內隱修真天機。
為什麼要講得這麼神秘呢?為的使學者注意“應物”二字大泄天機。
這也就是上句說的無事更尋誰,去找老祖宗無極大道。
即虛之極、靜之篤,活子時要來,不老不嫩時必須應酬這個真陽之物。
這個“物”非同一般之物,而是先天至尊至貴的無價至寶。
此物無形而有形,有形而不可見,修成無價之至寶,所以稱之至尊至貴。
亦名“聖胎成就,身內有身,神成真聖,真聖合太虛,
太虛合真空,真空合虛無自然,虛無自然是元始真一,元始真一是吾真身也。
先天而生,生而無形;先天而長,長而無體。
雖無形體,大道常存,永劫不朽不壞,萬聖同居。”
這是引用《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堪可證實此句“真常須應物”,
越引用經典,越是證實了這句真言矣。

6.應物要不迷
上句對“應物”二字的重要性業已闡明,這句說的是“應物要不迷。”
呂祖他老人家告誡我們應物的重要性,千萬不要迷誤。
應物時機一有迷誤、稍一差失,則走丹漏爐、前功俱廢,悔之晚矣。
這句真言不只在修真丹道上重要,即便在世法處事上,也決不要差失迷誤。
諺云:“當事者迷”,當事迷誤則有差失,事
後悔之晚矣,“應物”著迷可把人坑苦啦。
世上有等敗類分子迷花亂酒,這些酒色之徒不堪一提。
所以丹道“應物”二字,道俗一理,分順逆。
詩云:“應物之基靜參玄,道俗一理分聖凡。
順則生人成凡胎,逆則修仙結大丹。”
其意是陰陽交合,水火既濟,混融于中宮,
謂之五行俱全,會合凝聚為一家,自然暢美矣!
氣入臍為息,神入氣為胎,胎息相合。
此即太乙含真氣,龍虎交媾產生藥物,是即“應物”也。
喻如凡人母親有胎,自覺中宮有物,在丹道當用神意火符燒煉方得不散。
此即神氣交合,這就是應物。
每一日得一交即得一物,狀如黍米,還于黃庭中宮,自可延年益壽。
以火候煆煉三百日足,如龍有珠,可以升騰。
詩云:“如人有內丹,在世必長年。應物要不迷,修成大羅仙。”

7.不迷性自住
凡人在世如能不迷而常清醒,不被塵情所迷惑,
方寸不亂自有一定主宰,這才叫真正的不迷性自住呢,此外說也。
內修丹道,如在本身活子時一來,凡人便起淫心欲念,
稍一動搖,精趨熟路,此即迷也,落後天矣,修士可不慎哉。
應當重整剛志,痛改前非,這才稱得起是一個修道之人而不迷矣。
只有不迷,保住真寶之“應物”,才可能使我的元神真性自住于中宮,
使神凝氣結、溫養聖胎而得到真寶至尊之應物呢。
此法號曰“太陽煉形”,以冬至陽生為起始煉功(即本身之活子時,比作冬至),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忙中抽閒即可用功。
要把腰挺起來,端然正坐,默運心火之母炁,自然隨氣貫滿周身及四肢。
鼻息綿綿若存,此即用之不勤,丹田中之五氣氤氳,達於遍體四肢百骸。
腎之真炁,煉骨如毛之輕,可以乘風駕霧。
肝之真炁,煉筋如玉,可以馳如奔馬之速。
心之真炁,煉成血白如膏,可以盈耐寒暑。
肺之真炁,煉就肌膚如雪之白,斯時也可以換骨易形。
脾之真炁,煉肉堅實如石之硬。
化氣如金,始曰丹成。
五氣朝真,炁聚而不散,五氣煉形凝而不衰,
號曰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壽與天齊,斯可謂之“不迷而性自住”矣!

8.性住氣自回
性者天性也,即人之元神也。元神天性屬於離卦三。
離卦納己,為己土,為自己,也就是中央的己土也,就是自己的真意。
把自己的真意、天性、元神三者合一,總名曰性,住在自己的心中。
夜眠居心臟,覺醒時入于腦海泥丸宮內。
人之腦海好想事,好動、好飛而炎上,所以稱之曰離,
為火,號曰天性,丹名曰內丹,其根源居心。
既然修道,必須使之心火下降,心火下降自然腎水上升矣(此內含性住氣自回之義)。
氣者命也,即人之元精元炁,屬於坎卦。
坎卦納戊土,為陽土,就是人之真意。
把自己的“真意、元精、元炁”三者合一,總名曰命,住在自己的腎宮。
夜眠睡熟,陽動,容易洩漏走精,屬於坎水、潤下。
修士應注意:及時清醒過來用真意收回,不使之外出。
用意領使回歸體內中田,號曰外丹,與元神凝聚為一結合,
名曰神氣凝結,成為刀圭,入口,神化無方。
詩云:“丹成五氣自芳芬,炁真方可會元神。
煉形換骨非凡客,自是長生物外人。”
長春真人曰:“金液大還丹”,其中純陽真炁長生,
是為後天氣足養先天真炁,已是陸地神仙、在世長年。
古今上真,有純陽真炁升入四肢便可升舉。
號曰太陽煉形而化真氣,自然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隨五氣而換骨易形容,自然能避寒暑。
昔日衰朽之姿,煉之豐潤而端正;
從前枯槁的形容,煉得強健而紅潤,何止返老還童而又身輕骨健。
乘風馭氣,駕霧騰雲,號曰南宮飛仙,是塵環中的羽客。
雖未離殼升仙而已升騰自在,當為地仙者、上流神仙之下品,
皆因丹田五氣煉形,貫通四肢百骸是也,煉形之功不為小矣。
是曰“性住氣自回”,性命雙修其功巨也,可不尊乎?
 
9.氣回丹自結
當然氣回就是不使之外泄而出,俗曰漏精,把元精收回。
元精元氣我之命也,氣回就是我命由我自己掌握,
這就是精足氣滿用真意收回,和自己本身內丹
(即自己元神天性真意)結合,是名曰性命雙修丹自結矣。
亦名神氣交合、三田既濟,就是把頂中的神水下降,
丹田真氣上升,號曰水火既濟。
一撞入腦,名曰肘後飛金精。本法用陽時中刻,
平坐伸腰,闖三關,閉耳聞,神水下降;
伸腰舉腹,鼻引長息,默運心火,一撞三關,金精入腦。
補之數足,面紅肌白如膏,身輕。
金精入腦,緊閉兩耳(耳通於腎也),併入天宮(泥丸也),化成金液。
下降如淋灰相似(去濁留清也),下降入咽,伸腰默運心火,
自上齶承下,清涼味美,神水滿口,潤下黃庭,號曰金液還丹。
當此上齶有甘美水下降入咽,
暗引丹田之真氣上升,而以鼻息引其氣遍滿四肢周身。
斯時上水下火.是為真既濟。
訣云:“頂神水,入中源,丹田真陽返上田。
水火相交為既濟,守中飛升大羅天。”
長春真人曰:“喻如人之真意屬土,煉之為瓦,
瓦可千年不壞;肝膽屬木,神火之母,煉而為炭,炭可年久不壞。”
人欲修長生之道,無出乎既濟真意之法,是乃還丹煉形之法同用之功也。
那麼金液還丹,化丹成金;太陽煉形,形如美玉。
還丹未還之際,煉形未起之時,水上火下,相見于重樓之下。
而曰既濟之時,當用地天泰之卦,即子後午前是也。
每一次一粒如金粟,顆顆還于黃庭。
每顆生金光一道,意運出放皮毛之際而金光滿室。
何止長生不死,是欲棄殼升仙之時也。
所以正文云:“氣回丹自結矣。”
詩云:頂中神水降中田,腎宮真氣向上翻,
龍虎交合憑真意,水火既濟結大丹。

10.壺中配坎離
壺中者,喻修士參禪靜坐如壺。
諺云:“袖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斯可謂壺中配坎離,日月壽長年矣。
長春真人曰:
“兩曜鑄成七寶殿(曜:日月陰陽也;
七寶殿:人體精血炁髓腦腎心),
一渠流轉化瓊漿(活子時之真陽也)。
水火都來相並間,卦後變成地天泰。
陰陽升降兩相兼,水火交加入下田。
既濟無差真氣足,金丹一粒萬千年。”
此言金液還丹,太陽煉形,三田都既濟。
匹配坎離是為長生不死之法,故曰中成之法。
須是小成見效,相續而行之,行之無差,見驗自速。
若人不行小成法,直要中成而求長生不死,不止見效遲而又徒勞心力,虛度時光。
還丹,而神水不下;煉形,而丹火不升;既濟,而水火不交。
反謗神仙虛語、不死為妄言,殊不知行持過越者也,世修犯此弊者多矣。
若人龍虎交而為精,火候足而為丹,用金精補某腦虛,
使其還丹變成金丹,用丹火煉其真身,又使既濟之法相兼行,
此六法善不可加矣(再比此好的沒有也)。
若不兼行此六法,速要燒丹純陽之氣,煉氣成神;
速要煉之真靈,煉神合道,此是金液還丹。
太陽煉形,三田既濟不須行矣。
此三訣古今上真,往往萬劫秘傳中成之法以還丹。
煉形住世者,蓋以留形住世,非金丹不可延年,
非煉形不可換骨,非既濟不可不死。
又以無醜陋真人,少衰弱神仙。
不易形而留俗狀,不既濟而留凡骨,將來棄殼自離,超神亦遲矣。
若還丹煉形既濟之後,一百日靜中四象周匝,內觀五藏(氣)紛紜。
二百日目見金花,體有圓光,青氣出頂,紫霧盈空。
三百日神靈知前後事,真氣可幹外汞,體輕可履風煙,骨健可齊天地。
若見此境而疑是為小驗,志誠行之,神異不可具載矣。
此真作到壺中配坎離達到日月長矣。
 
呂祖百字碑注解--震陽子
陰陽生返複
陰陽二字由元始無極化分而為陰陽。
大而天地,細入微茫,無非陰陽結合而成,即上文所釋配坎離之意。
那麼生返複呢?亦即水火既濟,
龍虎交合,陰陽返複,真陽上升,神水下降之真意也。
《陰符經》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這就說明應當觀察天的法象規則而行之可也。
天地本來就是元始無極太空一氣,靜極則動,變而為二。
輕清上浮為陽為天,重濁下凝為陰為地,即分為二。
靜不能久靜,因天氣先動,降下以合地氣,到了至極複升。
地氣本不升,因天氣混合引動帶之而上升,到了至極複又下降。
上下相須往復不已,所以才化生萬物呢!
天化日月星辰鬥樞,地化江河湖海山嶽,次第而萬物生。
蓋萬物得陰陽升降之氣,方能化生日月精華,鍛煉成寶。
而日月運行周回,自有規適,如不得斗柄中樞斡旋則不轉。
鬥經云:“天罡所指,晝夜常輪”是也。
所以天地升降日月運行,不失其時,萬物化生無有窮盡是至理也。
蓋人與天地秉受一同,始因父母二氣交感混合成珠,
內藏一點元陽真氣,外包精血,與母氣命蒂相連。
母受胎後,自覺有物,一呼一吸皆與相通。
人先生兩腎與心,其餘藏腑次第相生。
十月胎圓氣足,胎兒雙手掩面,九竅未通,
受母氣滋養,混混沌沌,純一不雜,是為先天之氣。
至氣滿神具精足,臍內不納母之氣血,
與母命蒂相離,神氣向上,頭轉向下降生。
一出母腹,雙手自開,其氣散於九竅,呼吸從口鼻出入,是為後天也。
人之臍內一寸三分,存元陽真氣,更不曾相親,不知用道功修煉之故也。
所以迷忘本來真面目,逐時耗散真氣,以致病夭憂愁思慮喜怒哀樂。
但臍在人之正中,自此以下用修道丹語解釋。
臍內正中名曰中宮命府,混沌神靈,黃庭丹田,
神氣穴、歸根竅、覆命關、鴻蒙竅、百會穴
(此處亦名百會穴)、生門、太乙神爐、本來面目,異名甚多。
此處包藏精髓,貫通百脈,滋養一身,赤裸裸淨灑灑,無可把握。
常人不能親近者,被七情六欲所牽,迷失本來去處。
呼吸之氣,止到氣海(上隔肺腑也),即不能與中宮命腑元氣真氣相接而金木間隔,
如何得龍虎交媾化生純精,故不知運動之機。
《陰符經》云:“天發殺機”是也。那麼如何是氣液流轉以煉形神呢?
蓋心屬火,藏正陽之精,名曰汞,木龍也。
腎屬水,中藏元陽真氣,名曰鉛,金虎是也。
先使水火二氣上下相交,升降相接,用真意勾引混合于中宮。
以神火烹煉,使氣周流一身,氣滿神壯,結成大丹。
非特長生益壽,若功行兼修,可躋聖位。總而言之,是即陰陽返複之大道也。

12.普化一聲雷
《功課經》內有八句偈云:“祖氣氤氳滿太虛,元始天尊九天居。
驅雷役雨飛金篆,活物生人備玉樞。
三界有情皆得度,十方無路不通車。
大哉普化明元始,日月齊光信不誣”。
借助經典以說明普化一聲雷之真意。
上文說明陰陽返複之道,也闡明了神氣、陰陽、水火、龍虎大丹的奧秘,
才能得到普化一聲春雷震動,重開開周身關竅,名曰開關展竅。
周身氣血百脈流通,無絲毫滯礙之隱,
就如宇宙間一聲春雷震動,大地通暢、陰凝凍解。
諺云:“不開春雷地氣不通”,由雷聲震動計算,雷打一百八,此何意也?
這就是說,由第一天雷鳴算起,三個六十天共一百八十日,
過去這一百八十日的天氣中,一般農作物都能成熟。
過此,天氣就要冷起來了,就要下霜了。
農民的經驗代代相傳,以至於今。
予注解此段恍然大悟。
啊,比喻人修道用功,不得普化一聲雷人身的陰氣不能除淨,即不能升仙得道。
凡人身中有一分的陽氣在,就不能成鬼,所以說純陽之體成仙,
純陰之體為鬼,此乃一定之至理也。
長春真人告訴我們說,要想煉成純陽之體,
先煉五氣朝元,煉神之頂乃大成法,棄殼升仙。
不許傳給不道德的匪人,傳者有橫災禍,須擇德行人授之。
此法煉氣成神,用子午卯酉時。
如甲、乙日用卯時煉肝氣,丙丁日用午時煉心氣,
庚辛日用酉時煉肺氣,壬癸日用子時煉腎氣。
脾不受煉,氣寄四髒,所以戊己日不下功,此為煉五臟時也。
以上所言,擇幽靜室,靜坐上香一炷,叩齒二十四通,
把腰挺起來,平坐內觀所煉之髒。
鼻息綿綿,靜極氣生,氣極神現,如夢非夢,暗中神氣上升。
所言前件,日辰干支不可有差,蓋以神隨日。
當真氣隨時運轉,當審日察時,煉之百日,
氣足神現,將欲升仙,非止長生不死。
口訣:“應日隨時自不差,五神會處起河車。
靜中真氣朝元後,猶恐陰魔作外邪。”
華陽真人曰:“以丹中有純陽之氣,隨日定時煉肝氣。
二十四日青氣現,至二十日陽神自出。
氣為神體,神為氣王也”,所以煉心腎肺皆如之。
其脾神脾氣,隨四時正氣亦以共升。
在靜中內觀,壺中自有山川。
物象成形,兩昧分胎(即陰陽水火兩昧真神火),
防其陰鬼外魔七魄三屍相隨,雜天真以亂陽神不能得入天宮。
自有內觀起火之法,推以煉氣,氣聚為神,不可差其時也。
所以自然氣現神出,五方真氣合出本色五氣陽神,
出真形升上入天宮內院,是為合神入道之時也。
若修士三百日行火候足,不煉還丹、不煉形、不既濟,
直行此法,以丹中純陽之氣,隨日應元氣所傳而煉五臟亦是捷徑,
號曰奪功並法,以上抄寫這段功法以作修士的參考。
有此捷徑並能奪功並法,乘此普化一聲雷震,周身陽氣充溢,
在世長年的時期,遇此捷徑妙法,何樂而不為之者乎。
予也常說過,老天爺不給道,我們應當奮勉,
績功累德,抽空用功,使神不知鬼不覺,偷奪天地之造化不為過矣。

13.白雲朝頂上
何為白雲?白為金之本色,是水之母。水遇曬火灼騰為氣,上升成雲。
雲層濃厚,遇冷空氣襲擊仍凝為細小水珠。
凝聚重多,下降為雨,有甘露細雨,有傾盆大雨。
今者科學進化,乘飛機入雲層撒放藥物可以人工降雨,此外說也。
那麼內功修養呢?“白雲”指的是腎宮命寶,
精氣充盈,得到性光元神照耀,使神氣凝結,性命合一。
乘此“活子時”不老不嫩,以河車運轉,趨過三關,上朝於頂。
至玉京泥丸上丹田,化為至寶、甘露,號曰玉液金漿、長生美酒,此正是金液大還丹。
長春真人曰:“三島紫煙龍鳳彩,九天紅日煉龍精。”
《中黃經》曰:“肝生東方其色青,煉之青氣出身騰。
腎臟壬癸真氣上,煉之應時精足盈。”
華陽真人曰:“煉身純陽氣滿五臟,元神升騰上朝玉京。”
此是內觀起火,煉神合道,超凡入聖。
純陽氣舉,達於四肢,號曰焚身,真氣入於五臟,號曰練神升頂,上朝玉京。
這就是內觀起火,迴光返照。
本無定時,每日有暇舉(即活子時),宜靜坐,神識內守,一意不散,
升身(把腰板挺起來)端坐,默觀五臟,唯分別真偽,勿令陰魔亂真為要。
訣云:“丹成五氣自芳芬,氣真方可現元神。煉形換骨非凡客,自是長生物外人。”
以上口口相傳,正是白雲朝頂上之真訣,下接甘露須彌雲。

14.甘露灑須彌
上文白雲真氣上朝於玉京泥丸宮,經午之沐浴,
白雲真寶化為甘露,亦名長生美酒,又名金丹玉液。
那麼這個玉液啊,非同一般的甘露,而是來自腎宮的真寶,曰鉛光。
受心內的真神離火之真寶,曰汞光,
由中黃丈人之真意把這鉛汞二光(即聖日聖月也)照耀于金庭。
再乘河車運上乾頂,上朝玉京,化為甘露玉液,灑在須彌山下。
須彌大地,發育成金鼎黃芽,日日生長,越攢越足,越積越多,是曰純陽真氣。
由五臟真氣,氣附神像,上入乾頂,往返迴圈,達四肢百骸,
一切關竅相通,竅竅光明,迸出金光,
外出而有神體。神氣相合而成道脫胎,神化升仙矣。

15.自飲長生酒
自飲長生酒分三等說法:
第一,長生美酒者,珊瑚、甘露,即金丹玉液也,
極為高尚的長生美酒,價值萬金未可買得;
第二,中等說法,世俗上常說的無酒不成禮儀。
比如筵席多麼豐盛,如果沒有酒招待則不成為禮儀,似乎不恭敬之意;
第三,下等說法則視之為穿腸毒藥。說的是歹徒之輩,借酒耍瘋,做那不道德敗壞人倫的壞事,把壞事做了而不承認,說是酒醉後不知做了壞事。
酒多亂性,把人燒的胡迷顛倒,甚至有性命之憂。
醉死者有之,以酒色誤國者有之,以酒而妄殺人者有之。
所以世人評價目之為穿腸毒藥,奉勸世人戒之為要!
更有三等說法,以酒居首位之說不妨談談,使世人引以為戒。
一云: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下山猛虎,
氣是惹禍根苗,看來四般有害,勸人戒之為妙。
二是中等說法,云:無酒不成禮儀,無色世上人稀,無財生活困難,
無氣又被人欺,看來四般有益,勸人量體裁衣。
三是高尚說法,云:好酒不是凡間酒,甘露如茶不離口。
好色並非凡間色,嬰兒姹女相配合。好財不是王石富,養成至寶無價物。
此言說的是修道之人把自身的真精化成元炁,
修成至寶無價之物,化神還虛以成大道,比世上的金銀財寶勝強萬萬倍矣。
所以稱之為至寶,無價之物矣。
內功修道之士必須自飲長生美酒,此酒稱之為無價主寶。
哈哈,有志之士,請君試嘗之可乎?

16.逍遙誰得知
於是這樣想的,抱著度盡世人之心做道德善事,
真心情願與人同甘共苦,千方百計度人成真而決不辭勞。
在世長年,以身作則,可使世人共趨聖域,
以完成呂祖他老人家的度世婆心,終日逍遙快樂足矣。
願使世人在不知不覺中改過遷善,不止世人不知而且神不知鬼不覺都成其大道,
逍遙快活,達到飄飄然而皆欲仙矣。使世上即天堂,天堂在世上矣。
詩云:“偉哉大道君,大道即天心,我心通天地,度盡世間人。”
太上爺他老告誡我等,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估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逍遙物外,證聖成真,此正是逍遙誰得知者也。
莊子《逍遙遊》說過,北冥有條大魚,其名叫鯤,
它的身體非常大,大得不知有幾千里。
變化成一隻大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大得不知有幾千里,
它的翅膀振動飛起,翅膀就像天邊的雲。
這只鳥當海動風起時就飛到南溟去了,南溟就叫天池。
鵬鳥飛往南溟的時候,它的兩翅激起海水浪花就有三千里。
它飛翔時,就像旋風一樣,直上九萬里高空。
說這麼大的玄話,不過是比喻而已。
如人內功修養,北溟有魚者,下丹田內之真精充盈,比喻為鯤。
是說人之真精盈動為情,這個力量比什麼都大。
那麼真功實行之修士,能把它化為大鵬鳥,展動雙翅而飛騰於空。
“空”者,此時不要有絲毫雜念,高空的純潔。鵬程九萬里,表示為純陽也。
飛往南溟天池,此即子進陽火,行的是督脈,
必須用陽九,通過三關九竅,即尾閭、夾脊、玉枕三關也。
直至昆侖頂,降至天池,即玉京山泥丸宮也。
內修簡稱名曰還精補腦,可以逍遙物外,長生不老。
此即真正達到“逍遙誰得知”者歟。

17.坐聽無弦曲
參禪靜坐要聽無弦之曲,何謂無弦曲呢?
說的是我們的呼吸氣,來回往返哪有弦呢?
修行打坐之士,必須把呼吸調和均勻,如同唱曲一樣唱得好聽,
悠揚悅耳,尺句頓挫,宮商音調找的準確,聽其自然。
邱祖《清天歌》云:
雲散虛空體自安(一真常存),自然現出家家月(通身是道)。
月下方堪把笛吹(癸生急采),一聲響亮振華夷(回風混合也)。
驚起東方玉童子(水府求玄),倒騎白鹿如星馳(取坎填離)。
常巡別轉一般藥(出有入無),也非笙兮也非角(無象之象)。
三尺雲璈十二徵(三花聚頂),歷劫年中混元斷(五燕朝元)。
玉韻瓊林絕鄭音(天無浮翳),入地上天超古今(應化由我)。
縱橫自在無拘束(不被形縛),心不貪榮身不辱(內外俱忘)。
閑唱壺中白雪歌(道大沖虛),靜調世外陽春曲(超出三界)。
我家此曲皆自然(形神俱妙),管無孔兮琴無弦(與道合真)。
得來驚覺浮生夢(虛空粉碎),晝夜清音滿洞天(獨露全真)。
此真達到“坐聽無弦曲”也。

18.明通造化機
真修之士必須深明造化真機,把唯物辯證法好好辯證辯證。
我命由我掌握,常抱樂觀,使我本身這個假殼,好比草舍茅庵,
保持堅固,以寓我之元神天性,安居其內。
用其智慧,注述道經,覺醒世人,致於至善,共趨聖域,吾願足矣。
修士應時時刻刻努力奮勉,多用靜功,返本還元,覆命歸根。
萬神皈一,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自然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口裡津液自然而生,烹煎煆煉,久久不散。
自然體中血脈如風行,時而腹中如雷聲鳴,無弦之曲不撫而自聲。
沖和氣透,甘露灑心,精神自足,晝夜無眠。
如三千日足,則功圓果滿,陰盡純陽,聖胎成就,身內有身,神成真聖。
真聖自然,合太虛真空,合乎虛無自然,是即元始真一,是吾真身也。
這才真正達到返本還元,找到先天老祖呢。
先天而生,生而無形無體。雖然無形無體而大道常存,永劫不朽不壞、萬聖同居。
得觀內景,神自言語,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年,脫離生死,方成全真道果。
到此地步,才稱得起明通造化機呢。

19.都來二十句
每句五個字,二十句共一百個字,全部逐句解釋注解完畢,百分之百完成任務。
精細研究呂祖百字碑,可使修士通達其意義,增進道學知識,
弘揚大道,振興我中華成為道義、偉大、文明的祖國,以弘揚呂祖度世之婆心。
愚按數理計算,二十者是陰陽也,陰陽二字從繁體寫共二十一劃,
二十者即陰陽也,餘一者即一元複始乃太極圖。
呂祖之姓上口為陽,下口為陰,陰陽二口是一太極。
四個陰陽兩層天地,正是大衍數理。
簡寫的陰陽都是六筆,加在一處為十二,以宏觀言之即為十二會元,亦即周而復始。
豈不是都來二十句,內含真意至深,一元複始自然萬象更新矣。
予注呂祖百字碑是在今歲甲戌年,注成又在九、十月,是即戌、亥月也,
戌亥月又為一年的一個混沌之月,如是再仔細校對檢查完備,即在十一月內。
十一月為冬至月,冬至即為陰盡陽生之初,正應在一元複始萬象更新之時也哉。

20.端的上天梯
端為端正,的為就是,此言這篇百字碑,就是上天的一個梯子。
梯子乃有形之物,在此無非虛比而已。
這本百字碑本來是有形物質,為什麼說成是上天的梯子呢?
是的,如果世人把百字碑注解一遍一遍地讀熟看懂,
明白了內中的意義,這完全是一本悟道成真、修成大羅金仙的道書,
就如同上天的梯子一樣,應當對它珍惜尊重。
句句解釋詳細,字字如同珠玉。
愚不敏,時時苦思冥想,尋章擇句,多用於古聖先賢典籍,
句多重複,免不了舛錯之處,尚希高儒哲士給以斧正是荷!
貫頂詩二首云:
呂帝慈悲救世船,祖師妙蒂度有緣。
百日築基益壽果,字字行行有真傳。
碑記銘刻發誠心,震撼眾等悟道真。
陽生鎮靜需純九,注釋覺醒澄天君。
五、跋
吾師震陽子向抱度世化人之志,行常居處,非耕耘道田、出神入靜、參禮三清,
即埋首窮經、精研道義、注疏經典,以使先聖之垂訓廣為流傳,化行人間。
其治學精神,即使風雪寒夜、炎夏酷暑亦從不稍怠,數十年如一日,始終持恒如此。
如今,吾師年屆九旬,猶注呂祖百字碑以度救世人,
裨益世道人心、社會安定和國家興旺。
震陽師曾數任道職,德高望重,聲譽所至,聞及海內外。
平日,不僅國內各界人士常常慕名而至,拜師、求道、解惑釋疑,
即歸國僑胞及各國友人亦常為座上客,向師頂禮膜拜者亦時時有之。
師皆善為接待,誠而答之,使來訪者心情愉悅滿意而去。
如是者,終日絡繹不絕、座無虛席。
問答內容遍及大道和社會人生,範圍十分廣泛,其勞累之狀可想而知!
然吾師從不憚煩,更無倦容,諄諄教誨,以道化人,多年來受教者何止千百!
吾師為人正派、剛直不阿,愛國愛教、公而忘私,
熱心公益、助人為樂,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心胸開闊、視界高遠。
他老人家弘揚大道,從不迷信,誠可謂品格高尚、悟真得道之高人也。
如是種種,皆有事實可鑒,其同觀道眾和俗家眾多善士,
遠近皆知,至其功行善舉多不勝書。
近年來曾先後向白雲觀等道教叢林,
贈其自注之《道德經》和《道學皈元》等書凡萬餘冊,
為提高道眾水準、培養道教新人作出重要貢獻。
此次《呂祖百字碑注》之出版,為師度世化人又一著作。
稀有緣得識此書者,珍之寶之,並力行之,吾師有厚望焉!

俗家弟子:玄照、仁義、崇宗敬跋
西元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