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造就一個人的未來

2015092208:30





信念造就一個人的未來
 

在很多時候,只要我們能堅定必勝的信念,就能夠創造奇蹟。

雷諾是一個很特別的郵差,他始終堅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傳遞快樂,
因此,他的口袋裡總是裝著許多小紙條,上面寫著一些鼓勵性的話。

他將信件和電報送到人們手中的同時,也留給他們一張小紙條,
告訴他們「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開」,「別再煩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雷諾因為年齡太大而沒有參與戰事,
但他自告奮勇到野戰醫院做了一名義工,協助醫院急救事務。

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在醫院牆上寫了一句驚心動魄的話:
「別怕!沒有人會死在這裡!」

他的行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醫院的人說他瘋了,
也有人認為這句話無傷大雅,不必擦掉。

那句話一直沒有人去管,就一直留在那面牆上。
後來,不但傷患,就連醫生、護士,包括院長,都漸漸地記住了這句話。

傷兵們為了堅信這句話而堅強地活著;
醫生和護士為了堅信這句話,盡力給病人最精心的醫治和護理。
這醫院終於變成了一家堅強的醫院,每個人的臉上都有一種盼望和堅毅的表情。

雷諾的人生是很有意義的。在很多時候,不論是一句鼓勵的話語,
還是特別的支持,只要能幫助我們堅定必勝的信念,就能夠創造奇蹟。

◆ ◆ ◆ ◆

有一個登山者,
決心登上海拔八八四八公尺的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Everest)。

在經過多年的準備之後,他終於付諸行動。
但是,為了拿下全部的榮耀,他決定獨自出發。

他開始向上攀爬,但是時間已經有些晚了,
他不但沒有停下來準備露營的帳棚,
反而繼續向上攀登,直到四周變得非常黑暗為止。

山上的夜晚顯得格外的黑暗,這位登山者什麼都看不見。
到處都是黑漆漆的一片。能見度—零,
因為,月亮和星星又剛好被雲層給遮住了。
即使如此,這位登山者仍然繼續不斷地向上攀爬著。
就在離山頂只剩下幾公尺的地方,
他滑倒了,並且高速地跌了下去。
跌落的過程中,他僅僅能看見一些黑色的陰影,
以及一種因為被地心引力吸住而快速向下墜落的恐怖感覺。

他不斷地下墜著……,而在這極其恐怖的時刻,
他的一生,不論好與壞,也一幕幕地顯現在他的腦海中。
當他一心一意地想著,此刻死亡是正在如何快速地接近他的時候,
突然間,他感到繫在腰間的繩子重重地拉住了他。
他整個人被吊在半空中……,而那根繩子是唯一拉住他的東西。
在這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求助無門的景況中,
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大聲呼叫:「上帝啊!救救我!」

突然間,從天上有個低沉的聲音回答他說:「你要我做什麼?」

「上帝!救救我!」

「你真的相信我可以救你嗎?」

「我當然相信!」

「那就把繫在你腰間的繩子割斷。」

在短暫的寂靜之後,充滿懷疑的登山者決定按照自己的方法,
全力抓住那根救命的繩子。

搜救隊在第二天發現了
一個凍得僵硬的登山者遺體—他的屍體掛在一根繩子上。
他的手上也緊緊地抓著那根繩子—在離地才三、四公尺的地方……。

如果這位登山者死後有知,一定感到非常遺憾。
因為他不是跌死或摔死的,而是凍死的!

「成功者不是努力得比我們早,就是放棄得比我們晚。」
沒有成功的人,常常是想求救,又不肯全然相信能救你的人!


◆ ◆ ◆ ◆

假如你經常閱讀有關大學者或大發明家的介紹或傳記時,
你一定會發現,這些名人的成長過程似乎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

首先,他們在孩提時代,
多半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孩子,在學校也是一個問題學生。

周圍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這種小孩將來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而且,他們也受到家人的輕蔑與鄙視。

但是,這些「沒出息」的孩子,他們的身旁往往會出現一個救星。
那個救星對孩子充滿了信任,而這種信任往往會發揮出偉大的力量。

一位古希臘的學者,曾做過一次實驗。
他請教師選出班上幾名成績很普通的學生,然後對他們說:
「你們的成績一定會進步。」

同時,他要求老師本身也必須同樣有這種強烈的信念。
不久之後,這些學生的成績果然進步了。

在希臘神話中,塞普勒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Pygmalion),
深愛自己雕刻的一個美女,
後來因為他的誠心感動了天神,這位美女竟然變成真人。

所以,這種現象在教育心理學上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Pygmalion Effect,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或「比馬龍效應」),
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和雅格布森提出,
所以也稱為「羅森塔爾效應(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

由於有「期待」,也有「模仿」,
因而部分台灣的教育學者,把這種現象稱為「課室裡的西施效應」。
簡單地說,就是: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這正是我們常說的「信念的魔力」。
當你相信某人的時候,
那人一定會更加勤奮努力,結果到最後就被你「說中了」。


作者:曾小歌
摘自:相信的秘密/漢湘幼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