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鑽石寶地(3-1)
節錄自《鑽石寶地》([美]拉塞爾·康維爾著)
【最偉大之原因】
《鑽石寶地》是拉塞爾·康維爾演講的文字稿。
這篇演講稿由他親自演說達6000多場次,
也使他獲得了400多萬美元的報酬(相當於今天的1.45億美元)。
這本書極具激勵性,曾經影響過無數的美國人。
你要不是贏家,就是輸家!
這就是本書所要傳達的信息。
當你在思索為何生活不順遂時,
應能從你自身與成長的環境中輕易找到答案。
只要意識到這一點,你就能獲得想要的財富。
這本書歷久彌新,
它所蘊含的思想卻依然鏗鏘有力,那就是:
你只能在自己開墾的園地尋找翠綠的花草!
──M.阿勒格勒(美國領導中心專家)
對青年人來說,這是一個極重要的課題。
《鑽石就在你家後院》是一本激勵人心、充滿理性的書,
與那些追求迅速致富的書完全不同。
作者告訴我們,成功是一種高尚的追求,
如果能以高尚的行為去獲得成功,
我們對人類的貢獻會遠比窮困時所能做到的多。
魯塞.康維爾是牧師,也是TEMPLE大學的創建者。
他的演講稿「鑽石就在你家後院」由他親自演說了六千多次,
獲取四百萬美元的演講費(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一點四五億美元)。
康維爾用這筆錢資助了許多窮困的高中畢業生上大學,
因為他無法忘懷自己讀大學時的艱辛歲月。
康維爾的一生都在無我無私地奉獻,
甚至在工作中死去,享年八十二歲。
他徹底享用了他的生命,
為鍾愛的事業奮鬥,
幾乎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一週工作七天。
康維爾認為;
我們每個人被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全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幫助他人。
他鼓舞了成千上萬民眾和上兩代的美國人。
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是藉著一條樸實的真理,
促使美國成為日愈強盛的國家,
這個真理就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你的身邊。
時至今日,
這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所活過的時代雖已遠離,
這本書的真理卻依然有效。
也許現在的成功機會不會
比康維爾當時的環境多,但至少不會比較少,
因為機會存在於人們的意識當中。
身為老師或父母的你,在教育孩子時應該好好利用這本書。
書名:《鑽石就在你家後院》
作者:魯塞‧赫爾曼‧康威爾
內容:
內容錄自美國坦普爾大學創立者
兼第一任校長康威爾的一次演講分享。
在是次演講中, 康威爾 先生鼓勵聽眾們積極發現身邊的機會,
並告訴他們:
「成功是一種高尚的追求。
當我們靠自身的努力,
以正當的行為獲得成功、擺脫貧窮時,
我們對人類和社會的貢獻,
以及對親人的幫助都很大。我們沒有權利貧窮!」
文中把財富並一切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比喻作鑽石。
鑽石是我們夢寐以求的,
可惜很多人窮一生去尋找鑽石卻不果,
但其實,鑽石一直近在咫尺。
作者舉了多則例子,
都說明了那些不懂得發掘身邊寶藏的人的不幸。
一位年青人賣掉自己的農場,一心走到異鄉尋找鑽石礦,
不但不果,最終還客死異鄉。
後來農地的繼承人才發現,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鑽石礦—
戈爾康達鑽石礦就在該農地的花園裏。
還有人失卻了金礦、油田、白銀等,所舉的都是真人真事。
正當人人都替這些主角慨嘆可惜之際,
康威爾先生指出成功富有應該是人們所追求的。
康威爾先生並不崇拜金錢本身,他認為我們的着眼點不應是金錢,
而是金錢所能發揮的正面作用。
他認為,為了妻子、孩子、家園和城市,我們理應追求成功和富足。
【點亮心燈】
1.「你渴望的鑽石,不在遙遠的礦山,也不在遙不可及的地方,
它就在你身邊,只待你去挖掘。」
機會存在於人的意識中,正等待你去挖掘。
—《鑽石寶地》
2.人依靠智慧來掌握財富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摩根[英國金融家]
發現你內在的鑽石寶藏
◎每個人身上都有“鑽石寶藏”
美國著名的勵志大師拉塞爾·康維爾在他的
《鑽石寶地》一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波斯人住在離印度河不遠的地方,
他叫阿里·哈菲德。
阿里有一個很大的農場,有果園、田地和花園,
他還借錢給人,收取利息,他因富裕而知足,也因知足而富裕。
一天,一位僧侶拜訪了阿裡,這僧侶是一位來自東方的智者。
他在火邊坐下後,便給阿裡講述世界是怎樣形成的。
他說,當初這個世界不過是一團霧,
萬能的神將一個手指插進這團霧裡,
慢慢向外攪動,越攪越快,
直到最後把這團霧攪成一個結實的火球。
然後,火球在太空中滾動,燃燒著滾過其他的一團團霧,
火球四周的水汽凝結起來,直到大雨滂沱,
降落在高溫的表面,使得外層的殼冷卻。
後來,裡面的火衝破了外殼,聳起了山脈、丘陵,
形成了山谷、草場,這才有了現在這個美妙的世界。
熔融的物質從火球裡沖出來,迅速冷卻的就變成了花崗岩,
隨後冷卻而成的是銅,
然後是銀,接下來是金,金之後,鑽石形成了。
僧侶說:“一塊鑽石就是一粒凝固的陽光。”
現在看來,這種說法在科學上也是正確的,
因為鑽石其實是由來自太陽的碳沉積而成的。
僧侶又對阿里說:
“如果你能有拇指大的一塊鑽石,你就能買下這個國家;
如果你有一個鑽石礦,
你就能憑巨大的財力讓你的孩子們登上王位。”
阿里·哈菲德聽了鑽石的故事,知道它們價值連城之後,
當晚睡覺的時候,感覺自己已經是個窮人。
他並沒有丟失任何東西,卻因為感到不滿而覺得貧窮。
他暗暗發誓,“我要找一個鑽石礦”。這夜他失眠了。
第二天清早,阿裡將僧侶從夢鄉中搖醒,對他說:
“請你告訴我哪能找到鑽石?”
“鑽石?你要鑽石幹什麼?”
“當然是想非常非常富有。”
“那麼,好,去找鑽石吧。你該做的就是:
去找它們,然後你就會擁有它們。”
“但是我不知道到哪去找。”
“嗯,如果你找到了一條河,河水從白色的沙子上流過,
兩邊是高山,你就能在這些白沙子裡找到鑽石。”
“我不相信有這樣一條河。”
“有的,這樣的河很多。
你該做的就是去尋找它們,然後你就會擁有它們。”
阿里說:“好,我去。”
於是他賣了農場,
索回了貸款,將家人托給一個鄰居照管,
在一個迷濛的清晨就上路去尋找鑽石了。
他來到巴勒斯坦,接著輾轉進入歐洲,
最後,他分文未剩,衣衫襤褸,困苦不堪。
一天,他站在西班牙巴塞羅納海灣的岸邊,
一個大浪向他打來,
這個可憐的人,飽經苦難,抵抗不住一種可怕的衝動,
便跳進了迎面而來的潮水中,
淹沒在白沫翻滾的浪濤下,再也沒有站起來。
在阿里死後不久,
買了阿裡農場的人牽著駱駝到花園裡飲水。
園裡的小溪很淺,
當駱駝將鼻子伸到水裡的時候,阿里的繼承人發現:
小溪底部的白沙子裡有一道奇異的光芒。
順著這道光芒,他挖出了一塊黑色的石頭,
只見它熠熠發光,如彩虹般燦爛。
他把這塊石頭拿進屋裡,
放在中央的壁爐架上,隨後就把它忘了。
幾天後,那位僧侶來拜訪阿裡的後繼人,一開客廳的門,
就看到了壁爐架上的那道閃光,他沖過去,喊道:
“這是鑽石!是阿里·哈菲德回來了嗎?”
“啊,沒有,阿里·哈菲德沒有回來,那也不是鑽石,
不過是塊石頭,就在我們家的花園裡找到的。”
僧人說:
“但是我告訴你,我認識鑽石,我可以肯定它是鑽石。”
然後,他們一塊衝到花園裡,用手將白沙子挖起來,天啊!
他們發現了一塊更美麗、更有價值的寶石。
戈爾康達鑽石礦就是這樣發現的,
這是人類歷史上價值最大的鑽石礦,勝過金伯利。
俄羅斯沙皇皇冠上的奧爾洛夫鑽石——
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就是從這個鑽石礦挖掘出來的。
如果阿里待在家裡,挖一挖自己的地窖、麥田、花園,
而不是歷盡艱難困苦,在陌生的土地上盲目地尋尋覓覓,
以致最後自殺身亡,他就會擁有自己的鑽石寶地。
他的農場每一英畝,後來都挖出了鑽石,
這些鑽石鑲嵌在了國王和王后們的冠冕上。
這好比千千萬萬的世人,身上具有巨大的潛能,
卻置之不理,而對別的東西孜孜以求,
這多少有些捨本逐末的味道。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
“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有可能比現實中的自己更偉大些,
只是缺乏一種不懈努力的自信。”
正因為缺乏這種最基本的自信,
許多人像故事中的阿里一樣,
放棄花園中的鑽石,最終在遺憾中沉淪。
下面一個故事,和上述的故事有些類似之處。
黃昏時刻,有一個人在森林中迷了路。
天色漸漸地暗了,黑幕即將籠罩。
這個人心裡明白:只要一步走錯,
就有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的可能。
不遠處潛伏在樹叢後面饑餓的野獸,
正虎視眈眈注視著他。
突然間,眼前出現一個流浪漢,
他不禁歡喜起來,上前叫住流浪漢,探詢出去的路途。
這個陌生的流浪漢很友善地答應幫助他。
走呀走,他發現這個陌生人和他一樣地迷茫。
於是他失望地離開了這個迷途的陌生夥伴,
回到自己原來的路線上來。
不久,他碰上了第二個陌生人,
這人肯定地說自己擁有能夠逃出森林的精確地圖,
他就跟隨這個人走,終於發現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人,
他的地圖只不過是他自我欺騙情緒的產物而已。
於是他陷入絕望之中,
他曾經竭力問別人有關走出森林的知識,
但許多人的眼神後面隱藏著憂慮和不安,
他知道:這些人和他一樣地迷茫。
他漫無目的地走著,一路的驚慌和失誤,
使他由彷徨、失落而變得恐懼。
無意間,他把手插入口袋,找到了一張正確的地圖。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
原來它始終在這裡,在自己身上尋找就行了。
從前他忙著詢問別人,
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在自己身上尋找。
這兩個故事是發人深省的,它告訴我們:
成功不是僅憑奔走四方去發現的,它屬於那些懂得去挖掘的人,
它只屬於依靠自己土地的人,只屬於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這兩個故事還告訴了我們生活的最大秘密—
在你身上擁有鑽石寶藏。
你身上的鑽石寶藏就是潛力和能力。
這些“鑽石”足以讓你的理想變成現實。
你必須做到的,只是更好地挖掘你的“鑽石”,
為實現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只要你不懈地挖掘自己的鑽石寶藏,
善於運用自己的天賦潛能,
就能夠成為你要成為的人、做好你想做的事,
進而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
◎偉大的成功法則
追求成功有一種不悖的、邏輯的行動模式和特殊途徑,
它就深埋在我們能觸及的內心深處,
只要我們知曉用最強效的方法,開啟自己的心靈潛力,
人人都能釋放其的神奇力量。
表現傑出的人士,
都是依循著一條不變的途徑來達成功,
世界聞名的潛能激發大師安東尼·羅賓先生
稱這條途徑為“必定成功公式”。
步驟1.要釐清你所追求的目標是甚麼,
也就是要精確地界定你想要的。
步驟2.要知道該怎樣去做,
否則你只是在空做夢,
應立即採取最有可能達到目標的做法。
步驟3.保持敏銳感,來辨識各類回饋訊息,
並儘快從進行中的結果,研判是接近還是遠離目標,
如果不是預期的結果,
記錄其原因,就像你學習其他人的經驗一樣。
步驟4.發展出達到目標的變通能力。
如果你仔細留意成功者的做法,
他們就是遵循這些步驟。
一開始先有目標,否則不可能無的中矢,不發就中;
然後採取行動,因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接著是擁有判斷力,知道回饋的性質;
然後不斷修正、調整、改變做法,直到成功為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