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功法─吐納練息法門

2015020406:30

吐納練習法門


吐納屬氣功中的煉氣技法,吐納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內呼吸。
外呼吸是指在肺內進行的外界空氣與血液的氣體交換,也 稱肺呼息。
所謂內呼吸,是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也稱組織呼吸。

氣功的呼吸,主要調整肺呼吸,使之達到古人形容的
“吐惟細細,納惟綿綿”的均勻、細緩、深長的程度。
進而對內 呼吸產生良好的影響。

據說吐納練習均為入門者修煉,
當吐納練息達到高層次時,則無息可調。
那時呼吸微微,忽然遽斷,進入胎息境界。

《抱樸。釋滯》說:
“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入在胞胎之中”。
意指練功至深者,就像胎兒在母腹之中,鼻無出入之氣。
胎息是吐納練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許多道士都偏愛此功。
  吐納練息的要訣是吸氣時氣貫注于腹部,呼氣時氣上引至頭巔,
這樣可以吸取生氣,排出死氣和病氣,同時提高人體潛能,進入功能態。


吐納法分動靜兩類,
此處介紹幾種吐納練息法。

 

健身气功 六字诀| 健身气功  六字诀六字诀,又称六字气诀,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的传统健身方法。六字诀历史,早在中国南北朝(公元420年一581年)时期就有记载。在六字诀流传过程中,各代医家或养生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六字诀进行了补充与完善。...  | By Health Qigong ...

六字氣訣
通過鼻吸口呼,呼氣時結合默念噓、呵、呼、歙、吹、嘻六個字音,
用以影響肝、心、肺、脾、腎、三焦,
祛除各臟腑病邪的一種氣功鍛煉方法,
道、佛氣功中都有此內容。

六字氣訣最早見於陶弘景的《養生延命錄》,練法:
坐式、站式均可,口呼鼻吸,
呼氣時根據需要默念噓、呵、呼、欷、吹、嘻六字。
噓治肝之實證,如頭痛目赤,肋疼易怒;
呵治心之實證,如口舌生瘡、心煩不寐;
呼治脾之實證,如脘腹悶脹,食積不化;
噓治肺之實症,如痰多氣壅:口乾咽疼;
吹治三焦之實證,如腹脹、大小便不通。
六字氣訣可以單獨作,也可配合其他功法。
另外,六字氣訣是一種以瀉實為主的功法,
陽虛自汗者禁練,虛症者也要慎用。
春季脾氣衰不練“呼”字;
夏季肺氣衰不練“噓字”,
秋季金克木,不練“噓”字,以免傷肝。
冬季不練呵,以免心衰。

明代的《修齡要旨》、《類修要訣》
都強調練六字訣時要配合肢體導引動作。
 


抱樸子胎息法 ——
此法載于晉代葛洪〈〈抱樸子。內篇》,但本功法並非葛洪所創,
而是葛洪根據師傳整理而成,特點是通過逐漸延長閉氣不息的時間,
最終達到胎息狀態。
具體練法:每日子後午前取仰臥式,瞑目靜心,摒絕雜念。
先鼻緩緩吸氣,吸氣極滿後閉目不息,隨即默數數字,自一至百以上。
當閉氣至極,則以口緩緩吐氣,吸氣或吐氣皆須極細極微,
毫無氣息出入之聲,以鴻毛置鼻孔處命紋絲不動為標準。
練習日久,每次閉氣默數的數字可達數百以至忘數,
在此期間將自然出現胎息狀態。
 
何仙姑胎息訣 ——
何仙姑為傳說中的道教八仙之一。
姓何,名瓊,唐代零陵人,住雲母溪,
遇呂洞賓之後授以修養之術,遂成道。
其功訣說:
“夫煉者修也,息者氣也,神也,精也。
息氣本源者,清靜本氣也。
觀入丹田,細細出入,如此者龍虎自伏。
若心無動,神無思,氣無欲,則名曰大定。
真氣存於形質,真仙之位變化無窮,號曰真人矣。
夫胎息者;須存神定意,抱守三關者精、氣、神也。
凡修行之人,每于六時,常抱守三法,則自然有寶聚也 。
國富民安,心王自在,乃神和暢,少病也,少惱也,
身體輕便也,耳目聰明也,是修真之人真道徑路。
若三五年常行此法,天護佑,神加持,凡人愛敬,久而自然得道矣。 ”

意守虛靜類
  即把意念集中於身體內某一部位使之入靜的練功方法。
這種方法分為內視意守、純意念意守、神光意守三種。
內視意守即閉目垂簾,用國內視所守之處。
如守下丹田者,目珠下轉以視臍下;
純意念意守即單純用意念守於某處;
神光意守即目光前視後慢慢閉合、目光回收,意念隨之內收,
意念與目光合而為一,這就叫“神光”。
若按意守內容還可分為意守內景法(如守身體某一部位),
意守外景法(如花草樹木,雲霞日光)、
意守默念之詞或句法(如佛家撚珠和口誦阿彌陀佛),
運用意守法有助於排除雜念,
達到入靜,使意氣相合,促進內氣聚集和運行。
意守的要點是似守非守,用意宜淡不宜濃,否則會引起偏差。
 
守一法
——
此法是道家最愛習練的功法之一。
所謂守一,就是意守一處,具體練法是:
初習本功者一般多取仰臥或側臥式,盤坐或平坐,自然站立或抱腹站立,
雙目輕閉、耳不旁聽、摒絕一切雜念,把意念集中於自身某一部位。
一般以意守下丹田最為常用、也可從意守會陰穴或膻中穴等處著手。
練功時、以鼻自然呼吸為主,久練純熟後可改用腹式呼吸。
練功姿式也不再限定。
當練功練到自身元氣充盛後,一般慢性病皆可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即使偶有不慎患病,也可用意守病處進行自我治療。
 
守玄白法 ——
此法原載南北朝陶弘景的《真誥。協昌期》,
據說系東晉的楊羲所傳。具體練法是:
每日清晨至中午時間內,或坐或臥不拘,
存想自身泥丸中有黑氣,心中有白氣,臍中有黃氣。
三色之氣如雲霧彌散,籠罩全身,隨後想像三色變為火焰,
燒遍全身,使身內外一片通明,最後服氣120口收功。
按原功法要求,
習本法者須禁食六畜肉、五辛之味,禁絕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