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修煉100問答10-2

2016100508:30
丹道修煉問答10-2







11.問:做到入靜的境界,對於身體有什麼好處?
答:人體內部原有天然抗病的本能,
但是由於身體衰弱或者遇到其他障礙,
致使抗病的本能難以發揮出來,因而難以抵禦疾病和衰老的侵入。
靜功的作用,就是通過入靜的手段,使人體除去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負擔,
消除身心上的障礙,恢復人體之本能,使得人體進入自我調節狀態,
逐步培蓄人體內部的能量,
把原有的潛能發揮出來,以增長自身的抗病能力,
不光可以治癒疾病,並且可以達到自我更新、延緩衰老的積極狀態,
恢復對於人生的信心,永遠保持青春活力。
再者,人們日常生活之中,
無論物質享受如何充足,平時缺少的就是一個“靜”字。
晝夜二十四個小時之中,
身體雖然能夠休息,思想上卻從來難得片刻清靜。
不但醒著的時候腦筋運用不停,就是睡著了也會做夢,
而且睡夢裡面所感覺疲勞的程度,和醒來之時所感覺的沒有什麼兩樣。
這樣積年累月下去,精神消耗越來越多,
各種疾病乘虛而入,人體逐漸進入衰老狀態。
對於一般身體健康的人來說,每天忙裡偷閒做兩次靜功,
如果能夠持之以恆,不但可以預防疾病,而且能夠延長壽命,
這種長壽是必然的、健康的、積極的生命果實,

每個有心修煉的人都有資格享受。

12.問:靜坐時間越長越好嗎?
答:
針對初學而言,假如沒有一定的做功時間作為保障,
則難以收到靜坐的功效,但也不是時間越長越好。
任何東西,超過一定的限度,
都容易走向反面,古人云“久坐傷肉”是也。
筆者最初學道之時,每天打坐至少保持四個小時,
而且這也是在專事修煉的條件而言,平常的人恐難取法。
一般來說,鍛練靜坐,開始應當有一定的時間,充分作為保障,
每天可以保持半個或一個小時,或者有可能的情況下再多一點。
等到具備一定功底之後,也就可以靈活一些,可長可短,均能收效。
但也不是說就可以偷懶怠惰,而致荒疏,則無以建功。
當然靜功進入高深層次之後,則時時在在不必有心去坐,
但又無處無時不在靜坐之中,自無時間限制矣。
 
13.問:有的功法要求放鬆身體某一部位,對嗎?
答:
丹道修煉,要求全身放鬆,一鬆而無有不鬆。
如果著意放鬆身體某一部位,
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不平衡,反而破壞全身之整體放鬆。
整體不鬆,則氣血必有停滯之處,雍塞成患,容易發生問題。
只有做到全身放鬆,方可處處皆鬆,氣血流行全身,
而無絲毫阻滯之患,恢復人身自我調節之天然本能。
如此氣血周流,無時或滯,日日積累,自可堅固形體,保健延年。
進一步還可以和合精炁神,達到更高層次的修為。
 
14.問:學習靜坐已有年餘,總是感覺雜念難除,
無法解決,是否自己就不適合做靜功?
答:
靜坐之時滋生雜念,這是初學做功常有的現象,絲毫不值得奇怪。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之中,
均無時無刻不在起念,只是不自覺察,常常忽略過去。
靜坐之時,卻才感覺雜念紛擾,浮游亂想,難以制止。
有的人做功之後才知道,不做功夫好像什麼都不想,
上坐之後什麼都會想起來了,其實這只是人們的一種錯覺而已。
其實靜坐之時,分明感覺到了雜念的存在,
證明已經初步入靜,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並不值得煩惱。
猶如明鏡一般,蒙塵日久,失去光明,不照有塵;
及至初現光明,方才映出灰塵。
人之心體如鏡,雜念如塵,覺察雜念存在,是心體初顯光明之兆。
證明已經具備一定程度的入靜,並非不適合做靜功。
須知有一分靜,便有一分光明;有十分靜,便得十分光明。
因此,初學靜坐感覺雜念存在,可以不去理它,
如果理之,成為一種負擔,反而難以守靜;
亦不可故意放縱之。
只須稍稍收攝心神,坦然求靜。
久則光明自現,雜念自息,恍然一覺,不知物我矣。
這一境界,要在做功之中實際印證之。
 
15.問:靜坐之時,為何雜念愈斬愈多,
甚至煩躁不可持久,最好的止念之法是什麼?
答:
止念,是靜坐的關鍵所在,雜念不去,靜功難以進步。
若欲強行斬除,效果適得其反。
比如一杯混濁的水,當其混濁之時,無論如何作用,
而濁者自濁,只有待其逐漸澄清,
自然清者上升,濁者下降,變為清濁分明。
《老子》曰:“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即是說“濁”者,只有以“靜”之法,
才能慢慢澄清,這就是靜功的作用。
水濁之時,好像念生之際,不辨清濁動靜,強欲使之變清甚難。
而且人的念頭是無形之物,不似有形之物斬之即斷。
無形之念,往往斬而又生。故用方法止念,難以徹底奏效。
追究念頭生起之處,其根在於自心,雜念猶如枝葉,
欲使雜念不生,必應在其心地下功,斷其根源,自然枝蔓不生。
僅僅斬其枝葉,必致其根愈生,雜念愈多,難以制止。
且易勾起心火,變得煩躁,難以久坐。
故當尋其心性清靜之本體,返還本根,以清靜之法,
逐漸涵養,不求斬除雜念,久則雜念自去。
此自然無為之道,
實為靜坐修真之大法,勝過一切有為法門,且無弊端。
 
16.問:正在靜坐的時候,有的人會發生身體自動的現象,
但是有的人卻不會發生自動,
大家同樣做靜功,為何有的動,有的不動?
自動之時身體不由自主,各人出現的姿勢又不一樣,
即使是同一個人,動作的姿勢也是每次常有變換,
但又不是自己讓身體動起來的,請問這種現象是怎麼回事?
答:
這是某些人在靜坐之中,可能出現的一種現象。
因為每個人素質不同的緣故,所以因人而異。
比如用同樣的藥物,治療一樣的疾病,
每個人獲得的療效,不會完全相同,也是這個道理。
靜坐之時,當身體還沒有完全放鬆,存在局部緊張,
或者心中尚有隱藏的念頭作怪,沒有去除乾淨,就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這種現象在氣功上叫做自發功,或者有的功法認為這是出功能。
在道家修煉卻認為此僅屬於未能真正入靜的一種表現,
是身心尚未進入靜功境界的一種現象。就是說心裡面雖然好像已經入靜,
其實在潛意識之中還有念頭作怪,
還會在適當的時候出來搗亂,所以在做靜功時就會引動身體發生自動。
 
17.問:凡做靜功的人,是否都要經過身體自動這一階段?
自從第一次做靜功出現自動開始,將來是否每次做功必動,永久如此?
答:
並非人人都會出現自動,身體動的是少數,不動的是多數。
不要認為凡做靜功的人都會自動,這樣容易產生自我誘導,
也容易造成在做功的時候不由自主會動起來,千萬不可形成這樣的錯覺。
有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因,還以為是自然出現的現象。
其實這是尚未真正入靜的一種表現,
因而不可以認為做功一定自動,或認為做功自動就是一種好的現象。
入靜功深,做靜功就是內部炁動,
而不是外部自動,二者之間存在根本上的層次差別。
身體出現自動的情況,也不是永久如此。
等到全身放鬆、心念大靜之後,這時靜坐,身體即可安穩不動。
但是,外部的安穩是一方面事,靜功進入到一定深度之後,
內部丹田之炁將來或者可能會發動,這是應該預先知道的,
免得臨時發生忙亂,不知如何對待,以致耽誤功夫的進展。
所以形體外動和內部炁動是兩回事,須要認識清楚。
只有外部形體不動,內部炁機才會積聚發動。
 

18.問:身體外部的動作,平常生活之中,能夠受自己的意識支配。
學做靜功之時,忽然不聽指揮,自發動作起來,就怕長期下去,
弄得收拾不住,整天手舞足蹈、搖頭擺尾,
那將成何體統,不知可有方法能夠自我控制?
靜功之中身體自動,對於人身是否有好處?
請問究竟是控制好還是放縱好?有時身體想動,感到力量很大,
甚至都要會跳起來,這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
答:
只要能夠按照前面所講的方法,正確去練靜功,
呼吸之氣順其自然,身體的動作不要用意助之,
等於做柔軟體操一樣,
那就沒有大的妨礙,動的時間一長,自己就會停止。
如果不想自動,要他停止下來,
也有辦法做到,只須停止做靜功的方法,
精神上放鬆下來,思想上稍微抑制一下,身體馬上就不動了。
不動之後,稍停片刻,仍然可以繼續練靜功,這樣就能令身體不動。
在古代修煉家的著作上面,只是講到身體內部會發生炁機震動的景象,
從來沒有主張身體外部的自動。
道家也有太極之類的內家拳法,屬於動功,但這與靜坐自動是兩碼事。
外部自動的結果,只會出現身體緊張,
而且擾亂內部天然炁機,故為道家修煉所一貫反對。
所以靜功之中身體自動,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此時如能控制,才可進一步放鬆身體,靜養身體內部炁機。
因此道家靜功之法,總以身體不動為最大原則。
只有這樣,才能令身體外部入靜,而內部炁機自己發動,
從而達到調節和昇華生命的高深層次。
身體自動只是例外情況,不要誤認為凡是做靜功的人,
身體必定出現自動的情況,
這個錯誤的思想一旦注入意識(或潛意識)之中,
也會誘導發生自動的現象,反而成為弊端,
這是不可取的,違反了道家“靜”的準則。
如果身體自動,甚至想要跳將起來,那就是發展嚴重,
快要走火入魔了,更不是好的現象。
必須趕緊控制,否則容易發生意外的情況。
須知道家修煉是從不自然走向自然,
從必然王國走入自由王國,故不可任其自動,而以身靜為上。
 
19.問:所言靜功做到一定的程度,內部丹田之炁就會發動。
是否須要經過外部身體自動這個階段之後,
丹田才會出現有炁發動的現象?
答:
不然。根據很多人做功的經驗,有以下幾種情況:
1、有少數做功夫的人,在身體外部自動將要結束的時候,
丹田之內即開始有炁發動。
2、又有些人,身體自動的階段過去之後,而內部毫無動靜,
中間再經過一段完全安靜的時期,才慢慢地覺得丹田有炁發動。
3、更有些人,日積月累地把功夫做下去,
身體內外並未發生什麼特異的情況,
但是自己的身體,無形之中已經發生了許多好的變化,
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出現的。
4、還有些人,身體外部並無自動現象,功夫做到一定時候,
丹田之炁便會有自己發動之感覺。
所以外部身體自動,和內部丹田炁動,並沒有直接關聯;
也不是必須要經過身體外部的自動,才會出現丹田炁動。
因此切切不要誤認為做靜功一定要身體發生自動才行,否則就是引魔上身。
 
20.問:靜功做到相當的程度,
身體內部有炁衝動,請問這時候應當如何對待?
答:
此時身體應當仍然靜坐不動,讓內炁自己發動,
只要運用輕微的意思照顧之,切記不要用意念去幫助之或引導之,
也不要在心中存在疑慮或害怕,
丹法有一句口訣,叫做“勿忘勿助,勿疑勿懼”。
漸漸地,緩緩地,聽候內炁自然發動、自然運行、自然收斂、自然停止。
回復平常狀態之後,再靜坐二三十分鐘,然後收功下坐即可。
內炁發動,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時候,不可用自己的後天意識做主將靜功甘休,
更不可受驚嚇、被干擾、起妄念、動情緒,否則可能會出問題。


作者:田誠陽道長



明日續篇


 
丹道修煉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