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健康行為置入每日作息中

2020092918:30

Creating Healthy Thinking Patterns: Your Brain Does Not Come Up With Truth,  and Thought and Thinking are Two Different Things - Blake Psychology

「時間與耐力是最堅強的戰士。」 ── 托爾斯泰  
 

我從身體的自主力意識到「亂中有序」這個成語,
是身體力挽狂瀾的境界,
我們
總是丟給身體無法處理的難題,
也不在意
身體到底已經處理到什麼程度。

 

為什麼說「序」?
因為還處在一種沒有
嚴重病痛的狀況,
因為至少還維繫住一個
堪稱健康的局面。
說得更明白一些,

身體內的秩序不是我們造成的,
而是
身體處心積慮促成的。
 

人體內分成兩個世界,一個對健康懵懂,
基本上就是腦部意識,另一對健康執著,

通常指的就是腸道意識,充滿了百般無奈。

這樣說很多人可能不懂,
對健康全然
陌生的通常是我們的認知,
也就是負責
思考和判斷的大腦運作,
可能我們裝載了
錯誤的觀念,
可能我們接收到不正確的資訊。

 
交給身體統籌健康並沒有錯,
只是觀念
和認知都必需要配合,
行為和習慣必須
整合;從觀念到行為,
從認知到習慣,

包括飲食、用藥、睡眠和興趣嗜好,
交給身體的是亂了套的紀律,
干擾物質
太多,
體內生態也從此找不到規律性。

 
原來秩序不能只有在身體內存在,
外部的
行為也必須有秩序,簡而言之,
就是生活中
的優先順序必須很清晰的排列,
價值順序
必須很精準的落實在生活的計畫中。

 

多數人忽略健康,
其實不是不關心自己
的健康,
而是生命中無關緊要的事情太多,

人把時間都花在和健康正好背道而馳的事物上,

可以說,就是沒有抓住時間管理的精髓。

把重要的事情強迫置入時間規劃中,
把時間
切割出來給合乎重要價值的事物,
這樣的
要求做不到,健康即使是重要的價值,

依然是被放任在陰暗處的雜物。

 

運動就是最好的例子,
沒有人否認
持續運動的重要性,
然而,懶惰是一種
說法,沒空是很好的藉口,
其實不會
安排時間才是問題所在,
其實價值觀
混淆才是現代人最大的障礙。

 

以正規時間工作的上班族來說,
週一到
週五晚上就是可以切割出來的空檔,
週末
假日也大可安排時間規劃運動,
即使
不應鼓勵上班族請去從事體能活動,
可是
調查一下他們請假最多的理由是什麼,

不是掛病號,就是看門診。

 

主動規劃和被動安排當然有顯著差異,

健康不是唾手可得,
關鍵在每天做的事
和健康有沒有關係。

 

關於每日的健康,有所謂「要事」,

牽涉到重要價值,也牽涉到健康的本質,

也就是要順從身體的價值順序,
而身體
所思考的第一要事
則是如何把身上的
廢物和毒素清除掉。

身體是一個隨時
在分配能量的單位,
必須有充足的能量
供應,
身體才可以代謝掉不要的垃圾,

而能量的主要來源是飲食,
結果我們
把所有的進食都只淪為補充熱量。

把熱量交給身體,身體得將之轉換成能量,
這件事則把原本可以用在處理
垃圾的能量花掉,
原來我們一直都做
捨本逐末的事情。

 

不論懂不懂健康知識,
我發現不諳時間
管理的人通常都不健康,
我實際接觸過
每週才排便一兩次的人,
他們的價值重心
是工作,或者可以說就是賺錢,
非常有可能,

未來處理病痛的成本將超越一生所辛苦賺的。

 

不是唱衰朋友,是因為物質不滅,

堆積在體內的不可能憑空消失,
也不是
每個月做一次大腸水療就可一勞永逸。

別忘了,身體需要維持衡定,
那是一種
秩序,一種規律,也可以說是一種律動,

不是兩天不睡覺之後,好好睡個兩天,

身體就可望恢復疲勞的。

 

• 危言爽(聳)聽 •

把躺在病床上的時間和成本算進生命的開銷,
計算出來的少不了歎息聲和哭聲。

改變與治本之道,
就是學習把健康行為
置入每日作息中。
就從今天開始,
至少
可以確保遺憾不會來作伴。


作者:陳立維
摘自:態度與行動,決定你的健康/原水文化出版

Happy Brain: Train Your Brain To Get Happy, Be Grateful And Develop Healthy  Thinking Habits eBook: Kancel, C.: Amazon.in: Kindle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