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只是告訴我們「生命的平等」

2014051812:30

 

如果有一天,你無法和最愛的人說再見?
有位女性曾經告訴我這麼一件悲傷而痛苦的事。

她的父親因為罹患癌症末期而住院,這個突如其來的不幸,
使她陷入極大的悲傷中,又因為父親刻意隱瞞病名,
無法得知病況的緊張感,更是讓她喘不過氣。

日夜照顧之下,父親的病情還是不見改善,
就在醫院決定採取延命治療的那一天,她想了好久,
終於決定約心儀已久的那位男性見面。

當然,她也一度猶豫要不要將重病的父親獨自留在病房,
自己外出約會,但大概是因為新藥發揮作用的關係,
這一天父親的精神狀況特別好,還能下床看電視,她心想:
「這樣我就安心了!」就不再猶豫,外出與那位男性見面。

這是她的第一次約會,她開心極了!

然而就在準備回家時,一通電話響了。

那是母親打來的,告訴她父親突然過世了。

從此之後,她不斷自我責備:「父親痛苦而死的時候,我竟然在約會!」
和喜歡的男性開心地聊天時,父親卻在痛苦地掙扎下結束了生命。

她被強烈的罪惡感包圍,自責不已。
自己的行為不可原諒──她不停地責備自己。

不久之後,那位男性因為受不了這樣的她,決定離開,
但她仍然愛著那位男性,失戀和喪父的痛苦參雜交錯,讓她痛苦倍增。

「我不但對父親見死不救,
還忘不了那個在父親痛苦不已時,和自己在外頭廝混的男人!」
這樣的情緒讓她更加無法原諒自己,活在深刻的失落感和強烈的罪惡感中。

「我是個爛人,沒有活下去的資格!」她流著眼淚對我這麼說。

就像這樣,死亡也是逼著人們去面對悲傷、痛苦的殘酷事物。

就算死後的世界是一片祥和、安寧,對於留在人世的我們來說,
感受到的卻只有悲傷、痛苦、後悔和絕望。

死亡不是噩耗,是生命的禮物/
我死的時候,絕對不會希望自己的女兒因自己而痛苦。

如果妳能在我死的時候,
沒有半點憂傷地度過快樂時光,那該有多好啊!──
這不正是天下父母心嗎?
當然,我們無法得知她父情當時的心情,
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死亡的存在不是為了死者,而是為了還活在人世的我們。

無論貧窮、富有,所有人終將一死。

死亡告訴我們生命的平等,也讓我們明白生命的有限,
透過短暫的生命,才能更深切地知道這一天、這個瞬間有多麼可貴。

就這個層面而言,死亡也可以說是死者送給生者們的禮物。

因此我們必須善用這份禮物,充實自己的生命。

從失去中學習,讓自己的心靈往前邁步,否則死亡對我們來說,
就只會是製造悲傷、痛苦和憤怒的負面存在。

如果這位女性想從父親死亡的陰影中走出來,
她必須坦然地接受這些悲傷和痛苦,
讓自己的心靈重生,並且心懷感謝地迎接活著的每一天。

這就是「向死而生」,我想她的父親應該也希望她這麼做。

活著的人何其有幸,
能夠延續死去的人所無法延續的生命,渡過接下來的每一天。

既然如此,
我們就該讓這些日子充滿歡笑、快樂和感動,對死去的人有所交代。

如果不好好享受現在的生命,等到將來再相見時,就沒臉見他們了。

將來的某一天,當對方問:「你好好享受人生了嗎?」
我們應該要這麼回答:「毫無遺憾地享受過了!」向死而生──
這是目送上一代死去的人們,
以及將在下一代的目送下結束生命之人最大的使命。


作者:衛藤信之/
摘自:福,很近很小/采實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