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經的十六觀

2023090512:30

「十六觀經」是觀想念佛法門;
《阿彌陀經》是持名念佛法門,即執持阿彌陀佛名號。



 

「十六觀經」是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
觀想成功,再觀想西方三聖的正報莊嚴;
觀想成功之後,再觀想自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
作蓮花合想,作蓮花開想,作花開見佛想。

凡此皆是自己觀想成就,故名觀想法門。













佛教何以有觀想、持名等種種念佛法門?實乃因眾生根機不同故也。

此「十六觀經」之觀想念佛,與彌陀經之持名念佛,不相妨礙,
況且「十六觀經」最後三觀即持名念佛,若持名念佛多年,有所領會,
則繼續修持名念佛,亦可不修觀想之行,但不可不知「十六觀經」之理。

若不知「十六觀經」之理,則信願行三者中之信心易退;
因對淨土道理不明了,遇禪宗人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或遇密宗人說三密加持即身成佛,信心立即動搖。

信心既動搖,願行隨之而退,不能自利亦不能利人。

再去參禪,禪參不好,去學密,密學不好,此叫不能自利。

既不能自利,亦不能利他。

何以故?因對淨土道理不了解,經他人一批評,
誤會自己修淨土是走錯了路,又如何能去弘揚淨土?是故不能自利利人。

我佛入滅已二千五百餘年,正法一千年過去了,
像法一千年亦過去了,現在乃是末法時代。
末法時代,欲想自利利他,除了淨土法門以外,別無他法。

若是說得儘高,做卻做不來,如何能自利利他?
所謂自利利他者,自他同了生死之謂也。

欲了生脫死,須是足踏實地修行,非說大話可了生脫死。

所以真正發心了生死,除淨土以外,別無法門可了。

欲度眾生了生死,除淨土法門外,亦別無其他法門也。


~~觀無量壽經頌~~


一、日沒觀
心海茫茫水接天 百千三昧自然成
請觀落日如懸皷 一念方登安樂城

二、水想觀
定水汪洋似海溟 微瀾不起水更清
須臾變作琉璃地 宮殿參差倒瀉明

三、地想觀
地平如掌沒邱陵 有大金幢自下承
無限樓臺皆七寶 不知他日與誰登

四、樹想觀
七珍行樹響微風 說盡無常與苦空
若也一聞登不退 不須多劫更修功

五、池想觀
水出摩尼十四支 金渠分注入花池
 花間演法聲哀雅 生自珠光彩羽奇 
 
六、樓想觀
百寶樓臺百億重 諸天伎樂滿樓中
自鳴又有懸空樂 皆說三皈念念功

七、花座觀
大寶蓮花特地開 百千纓絡掛金臺
人人自有登攀分 終不回頭意可哀

八、像想觀
池上蓮花次第開 紫金光聚立嵬嵬
要須念念常觀察 往聽如來讚善哉

九、法身想觀
紫摩金像滿虗空 紺目澄清與海同
莫訝身雲無限量 由來不出一心中
 
十觀音想觀。
最初悲願久彌新 十界垂形濟苦倫
逆順途中心自若 何妨帶果又行因
 
十一、勢至想觀
頂上花冠戴寶瓶 青蓮紺目紫金形
經行震動三千界 能使無明醉客醒

十二、普法智觀
晝夜常脩淨土緣 忽然三聖立門前
慇懃讚歎兼摩頂 頃刻能令坐寶蓮

十三、雜想觀
分身化佛幾千千 大小金軀坐儼然
玉樹瓊林并寶殿 到頭仙樂勝諸天
 
十四、上品上生觀
幾年精進智恢恢  今日行裝甚快哉
佛自來迎天奏樂  觀音親執紫金臺
 
十五、中品中生觀
持戒持齋是大因 忽聞化佛語諄諄
金沙池畔青蓮上 聊與諸賢結友親
 
十六、下品下生觀
堪羨庶人智慧深 能於地獄便迴心
縱經多劫留宮內 親聽觀音說法音


~~極樂世界觀想圖~~



 

 念佛行者由憶念彌陀之身與淨土,得以往生西方,總其觀行有十六種。即:

(一)日想觀,又作日觀、日想。

正坐西向,諦觀於日,令心堅住,專想不移。
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開目閉目皆令明瞭。

(二)水想觀,又作水觀、水想。
初見西方一切皆是大水,再起冰想,見冰映徹,作琉璃想。

(三)地想觀,又作地觀、琉璃地觀、地想。
觀想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
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一一寶各有五百色光等。

(四)寶樹觀,又作樹觀、樹想。
觀極樂國土有七重行樹,七寶花葉無不具足,
一一花葉作異寶色,又一一樹上有七重網。

(五)寶池觀,又作八功德水想、池觀。
觀想極樂有八功德水,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花,
摩尼水流注其間演妙法。
又有百寶色之鳥,常贊念佛、念法、念僧。

(六)寶樓觀,作此觀想即刻成就以上五種觀法,故又作總觀。
亦作總觀想、總想觀。

觀想其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中無量諸天作伎樂。
又有樂器,懸處虛空,不鼓自鳴。

(七)華座觀,又作華座想。
觀佛及二菩薩所坐之華座。

(八)像觀,又作像想觀、佛菩薩像觀、像想。
觀想一閻浮檀金色佛像坐彼花上,
又觀音、勢至二菩薩像侍于其左右,各放金光。

(九)真身觀,又作佛觀、佛身觀、遍觀一切色身想。
觀想無量壽佛之真身;作此想即可見一切諸佛。

(十)觀音觀,又作觀世音觀、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想。
觀想彌陀脅士中之觀世音菩薩。

(十一)勢至觀,又作大勢至觀、觀大勢至色身想。
觀想另一脅士大勢至菩薩。

(十二)普觀,又作自往生觀、普往生觀、普觀想。
觀自生於極樂,於蓮花中結跏趺坐。
蓮花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身,乃至佛菩薩滿虛空。

(十三)雜想觀,又作雜觀、雜明佛菩薩觀、雜觀想。
觀丈六佛像在池水上,或現大身滿虛空。
即雜觀真佛、化佛、大身、小身等。

(十四)上輩觀,又作上品生觀、上輩生想。
往生淨土者依其因,而有上、中、下三輩,
三輩複分上、中、下三品,總為九品。
上輩觀即觀上輩徒眾自發三心、修慈心不殺行等、臨終蒙聖眾迎接,
及往生後得種種勝益之相。





(十五)中輩觀,又作中品生觀、中輩生想。
即觀中輩徒眾受持五戒八戒、修孝養父母之行等,及感得聖眾迎接而往生等相。





(十六)下輩觀,又作下品生觀、下輩生想。

即觀下輩徒眾雖造作惡業,然臨終遇善知識,
而知稱念彌陀名號,因之得以往生,及蒙種種勝益之相。










see more:http://www.amtfweb.org/costeffect/chenhuangmiao-purelan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