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實相的兩面

2018091712:30

「實相」的圖片搜尋結果

第八章 實相的兩面

我們的生活有兩種可能:陷溺于世間或超越它。
佛陀是能從世間獲得自在者,因此他瞭解心靈的解脫。

同樣地,知識有兩種——世間的知識,與心靈的知識或真實的智慧。
若我們未曾修行與自我訓練,無論擁有多少知識,那都是世間的,無法讓我們解脫。

世間的知識只是永無止盡的追逐

仔細思考與觀察!佛陀說世間法讓世間運轉。
追逐世間,心就陷入世間,無論去來都染汙它自己,
永遠無法維持滿足,世間的人一直都在追逐某些東西,永不知足。
世間的知識是無知的,缺乏清晰的瞭解,因此永無止境。
它圍繞著世間的目標——積聚財物、獲取地位、尋求讚美和快樂而運轉,
一團愚癡牢牢地困住我們。

一旦我們得到某些東西,就有嫉妒、憂慮與自私。
當感到威脅時,身體無法避開,便轉而以心去發明各種裝備,
製造武器,甚至核子彈,到最後只會同歸於盡而已。
為何有這些麻煩與難題呢?

這就是世間之道,佛陀說若有人走上這條路,將永遠到不了終點。

請為解脫而修行吧!
要符合真實智慧而生活並不容易,但只要認真追尋解脫的道與果,
並心向涅盤,就能保持精進與安忍。
安忍於少欲知足——少吃、少睡、少說話,過簡樸的生活。
藉由這些作法,我們就能了結世間法。

若未根除世間法的種子,我們就會持續在無止境的輪回中受苦。
即使出了家,它仍會繼續糾纏你,它創造你的見解與觀點,
為你的一切思想著色與美化,事實就是如此。

不可能取悅所有的人

人們不瞭解這點,而說將在世間完成某些事情,那都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猶如剛上任的首長急於推行新政,他胸有成竹,將舊政府的一切全部更新,說:
「看吧!一切都由我來!」他們就是這麼做,搬進搬出,
其實什麼事也沒完成,根本無任何真實的成就。

你無法做一件事可以同時取悅所有的人——
有人喜歡少或多,有人喜歡短或長,
有人喜歡鹹或辣,要讓每個人都認同是不可能的。

我們都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完成某些事,但這世界相當錯綜複雜,
讓人幾乎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圓滿。即使生為尊貴王子的佛陀,
擁有一切最佳的機會,也無法在世俗生活中找到圓滿。

佛陀談到欲望,以及六種能滿足欲望的事物——色、聲、香、味、觸、法。
對樂與苦、善與惡等的欲求,乃至遍及一切事物!

形色——沒有任何形色可和女人相比,不是嗎?
難道美色當前時你不會想看嗎?
一個婀娜多姿的身影向你走來時,你會忍不住盯著她瞧!
那麼聲音呢?沒有一種聲音比女人的聲音更能吸引你,它令你意亂情迷!
香氣也是如此,女人的香氣是最迷人的,任何香氣都無法和它相比。
味道——即使最可口的美食,也比不上女人。
觸感也是一樣,當你愛撫女人時,你如癡如醉、天旋地轉。

感官的對象是惡魔的陷阱

在古印度,曾有個來自塔克西拉(Taxila)的著名魔法師,
他將一切咒術與魔法都傳授給一名弟子。
當這名弟子學有所成準備離開時,他給弟子最後的叮嚀:
「我已將一切符咒與魔法都傳給你了,對於尖嘴獠牙或頭上長角的眾生,
都無須害怕,我保證對付他們你將綽綽有餘。
不過,有種東西是我無法保證的,那就是女人的魅力。
對此我無能為力,沒有任何咒語可以與之對抗,你必須好自為之。」

兩性互相吸引——女人對男人造成問題,男人對女人也是如此,
他們是彼此的對手,若彼此別住就不會有麻煩。
當男人看見女人時,他的心就像搗穀子般七上八下,女人看見男人時也是如此。
這是什麼?這些是什麼力量?它們令深陷其中,但無人瞭解這是要付出代價的。

念頭在心中生起,是由欲望出生——
渴望珍貴的物品、希望富有,或不停地追求某種東西。
這種貪欲並不深刻、強烈,不致讓人暈頭或失控。
但當性欲生起時,很快就會讓人失去平衡與控制,甚至忘記養育你長大的父母!

佛陀教導我們,感官的物件是種陷阱——惡魔①的陷阱。
我們應瞭解惡魔是會傷害人的事物,而陷阱則如羅網般是困住人的事物。
它是獵人——惡魔所設的陷阱。

當動物掉入獵人的陷阱時,就陷入悲慘的處境。
牠們被牢牢地困住,只能坐以待斃。
你們曾捕過為嗎?陷阱彈開,「啵」一聲頸子就被扣住,
一條強韌的繩子緊緊系住牠,任憑牠如何掙扎,都無法逃脫。
牠驚嚇得拼命亂飛,但絲毫無濟於事,
只能等待陷阱主人出現。當獵人前來時,牠被逮個正著,無處可逃!

貪戀感官終將無法自拔

色、聲、香、味、觸、法的陷阱也是一樣,它們抓住我們,並將我們牢牢地綁住。
若你貪戀感官,那麼就如同上鉤的魚兒般,在漁夫來之前,如何努力都無法掙脫。
事實上,你並不像被捕獲的魚,而更像青蛙,
牠將整只鉤子都吞到肚子裡去,而魚只是嘴巴被勾住而已。

所有貪戀感官的人都如此,就如肝臟還未被徹底破壞的酒鬼,
不知何時會暴斃。他們肆無忌憚地酗酒到無法自拔,就等著承受病痛的苦果。

一個路人極為口渴,很想喝水,於是停在路邊向人要水喝。
供水的人說:「若你喜歡,就可以喝。
這水的色、香、味俱佳,但我必須先告訴你,
喝了後會生病,嚴重時甚至會致命或奄奄一息。」
但口渴的人聽不進去,他就和手術後七天未喝水的人般口渴,迫切需要水!
渴求欲愛的人就是如此。佛陀教導我們,它們是有毒的,
色、聲、香、味、觸、法都是毒,是危險的陷阱。
但此人太渴了而聽不進去,「給我水,無論結果會多麼痛苦,讓我喝!」
因此他倒了一點水吞下去,發覺味道還不錯,
便肆無忌憚地喝個夠,之後病到奄奄一息。
他因為難以忍受的欲望而聽不進任何忠告。

身陷欲樂中的人就像這樣,他暢飲色、聲、香、味、觸、法——
它們是如此美妙!因而無法自拔地不停暢飲,直到死亡都被牢牢地困住。

厭離心未生起是因為還未看清楚

有些人因欲望而死,其他人不死也只剩半條命,被困在世間法中就是如此。
世間的才智都在追逐感官和它們的物件,
無論這追求和物件有多明智、動人,也只是世俗意義上的明智、動人,
它並非解脫的快樂,無法讓人從這世間獲得自在。

我們出家修行,目的就是為了洞見真實的智慧,去除執著。
藉由修行解脫貪著!
觀察身體和周遭一切事物,直到對它們感到厭倦與不著迷為止,
然後就會生起厭離心。厭離心不會輕易生起,因為你還未看清楚。

我們來出家、受戒,我們研究、讀誦、練習與禪修,
下定決心要堅定不移,不過這很困難。
當我們決心做一些修行,
並宣稱要如此修行,但才過一兩天或幾小時,就全忘光了。
然後又記起,並嘗試讓心再次振作。「這次,我一定會做好!」
不久後,又被另一個感官拖走而再次失敗,
於是又重新開始!事實就是如此。

我們的修行就如粗裂濫造的水壩一樣脆弱,
仍無法看見和遵從真實的修行,它會持續直到獲得真實的智慧為止。
一旦洞見實相,我們就能從一切事物中獲得自在,內心始終平靜。

習氣使我們的心不得平靜

由於習氣,我們的心不得平靜,因為過去的行為我們繼承了這些,
使它們如影隨形地困擾我們。
我們努力尋找出路,但卻受制於它們而求出無門。
這些習氣忘不了它們常去的地方,並掌握一切熟悉的舊事物,
盡情地使用、眷戀與揮霍——我們就是如此活著。

無論多麼努力想讓自己解脫,
除非你看見解脫的價值與禁錮的痛苦,否則永遠無法放下。
你經常盲目地修行——忍辱、持戒,
卻只是依循形式,並非為了達到自在或解脫而修行。
在能真正修行之前,你必須看見放下貪欲的價值,
唯有如此,真正的修行才可能展開。

你做每件事,都必須以正念、正知去做。
當你清楚地看見時,就無須有任何忍耐或勉強,
會遭遇困難或挫折,是因為不瞭解這點。
平靜,來自于將身心完全投入工作中。只要你有未完成的事,
就會有不滿意的感覺,這些事會綁住你,無論到哪裡都會掛心。
你想完成每件事,不過那是不可能的。

以經常來此看我的商人們為例。
「當我的債務還清,財務運作正常時,」他們說:「我就會來出家。」
他們都如此說,但可能讓每件事都正常運作嗎?那是永無止境的。
他們以新的貸款來清償舊債,然後就得再付清這新貸款,一切又從頭開始。
商人以為還清債務就會快樂,但債務是循環的,永無了期。
世間法就是如此愚弄我們,
我們被要得團團轉,永遠不瞭解自己身處的困境。

修行就是直接觀察心

在修行中,我們只是直接觀察心。
每當修行開始鬆懈時就注意它,並讓它更堅定,
但沒多久,它再次鬆懈,心便是以這種方式牽制我們。
有正念的人會穩定而持續地重建自己,
一再把自己拉回來——訓練、修行與增長。

缺乏正念的人只會任它瓦解,一再誤入歧途。
他們並未堅強而穩固地立足于修行上,
因此不斷被世俗欲望所拉扯,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
他們追逐幻想與欲望而活,永遠跳不出世間的輪回。

出家並不容易,必須下定決心讓心保持穩固,
你應該對修行有信心,堅定不移,
直到好惡都不動於心,並洞見實相為止。
通常你只對討厭的事不滿,若喜歡某樣東西,你並不會放棄它。
你必須對討厭與喜歡的事,以及痛苦與快樂都不動心才可以。

你難道不瞭解這就是「法」的本質!
佛陀的「法」是深奧而精妙的,不容易領會。
若真實智慧未生起,你不可能瞭解它,看不到前因與後果。
當經驗快樂時,你以為未來只有快樂;
當痛苦呈現時,你又以為未來只有痛苦。
你不瞭解只要有大就有小、有小就有大。
你不如此看事情,而只看到一邊,因此事情永遠沒完沒了。

事情總有兩面,你必須看得周全。
當快樂生起時,不會迷失;痛苦生起時,也不會迷失。
當快樂生起時,你並未忘記痛苦,因為瞭解它們是相互依存的。

同樣地,食物對於一切眾生維持色身是有益的。
但事實上,它也可能有害,例如它會造成各種腸胃病。
當看見某樣事物的益處時,必須反過來也看到它的害處。
當感到嗔恨與憤怒時,應回頭思惟慈悲與諒解。
如此一來,你會變得更平衡,心也會變得更安定。

如理思惟不會執著任何東西

我曾讀過一本關於禪宗的書。
如你所知,禪宗強調不立文字。
例如,若有個比丘坐禪時昏沉,就會受到禪杖警策,他們會拍打他的背部②。
當昏沉的學生被打時,他會對監香者合掌稱謝。
禪宗的修行,教導人們對一切有助於心靈提升的事,都要心存感恩。

有天一群比丘在集會,禪堂外有一面幡在風中飄動。
有兩位比丘爭執幡動的原因,一個說是風動,
另一個說是幡動,他們各執己見,如此即使吵到死,也無法獲得共識。
此時,老師介入說:「你們兩個都不對,正確的看法是:既無幡,也無風。 」

這才是修行:放下一切,既無幡,也無風。
若有幡,就有風;若有風,就有幡。
你應徹底思惟與反省這點,直到如實了知,
若能如理思惟,就不會執著任何東西。
一切皆空——本性空寂,幡是空的,風也是空的。
在大空性中,無旗也無風,無生、老、病、死。
我們世俗對幡與風的理解都只是概念,事實上一切皆無,如此而已!
除了空的假相外,什麼都沒有。

若以此方式修行,我們就會徹底瞭解,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在大空性中,死神將永遠找不到你,老、病、死也無法跟隨你。
當我們依據實相——正見,去看見與瞭解時,
將只有這個大空性,再也完全沒有「我們」、「他們」和「自我」。

感覺就只是感覺來了又去

世間無盡地流轉,若我們想要完全理解它,只會被它帶入混亂與迷妄。
但若清楚地觀照世間,真實的智慧就會生起。
佛陀就是個通達世間法的人——豐富的世間知識,
才有偉大的影響力與領導力。他藉由轉化世間的智慧而生起洞見,
獲得出世間的智慧,而成為聖者。
因此,若我們依教奉行,向內觀照,將達到一個全新層次的瞭解。
當眼見色時,色不存在;耳聞聲音,聲不存在;鼻嗅香時,香不存在。
一切感覺都很清楚呈現,但並無任何實體。它們就只是感覺,生起然後消逝。

若我們能如實地瞭解,感覺將不再具有實體,
它們只是來了又去的感受。
在實相中,根本沒有任何「事物」,
若無任何「事物」,則無「我們」與「他們」。
若無「我們」,則無一物是屬於「我們的」,
以此方式止息痛苦,既然無任何人得到痛苦,那麼是誰在受苦呢?

當痛苦生起時,我們執著苦,因此必須真的去受苦。
同樣地,當快樂生起時執著樂,結果經驗了歡樂。
執著這些感受而造成自我的概念,因此「我們」與「他們」的想法就持續顯現。
一切都從此開始,然後把我們帶往無盡的輪回。

前來森林不是為了執著這裡的生活

因此我們禪修,並如法地生活,離家到森林裡住,汲取它給我們的心靈平靜。
我們逃離,並非因為恐懼或逃避現實,而是為了戰勝自己。
不過,前來住在森林裡的人卻變得執著這裡的生活,
就如住在都市里的人執著那裡的生活般,都迷失在森林或都市裡。
佛陀讚歎森林生活,是因為身心的孤獨有助於解脫道的修行。

然而,他並不希望我們對森林生活有所依賴,或耽溺于它的平靜與安寧中。
我們是為了生起智慧而來修行,在森林裡可種植與培養智慧的種子,
若有混亂與騷動,種子就很難生長。
不過,一旦經歷過森林生活,我們就可以自在地回到都市,
面對它帶來的一切感官刺激,住在森林學習的意義,是讓智慧成長與茁壯。
將來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能運用這個智慧。

當感官受到刺激時,我們會激動,此時感官成為我們的對手。
它們敢來挑戰,是因為我們仍然愚昧,沒有智慧可以處理它們。
事實上,它們是我們的老師,但由於我們的無知,而無法如此看待。
當住在城市時,我們永遠沒想過感官能教導什麼,
真實智慧尚未顯現時,持續將感官和其物件視為敵人。
一旦真實的智慧生起,它們就不再是敵人,而成為洞見智慧的入口。

想想這處森林裡的野雞,每個人都知道牠們有多麼懼怕人。
但住在這裡,我不只可以教導牠們,且能從牠們身上學到東西。
我從撒米給牠們吃開始,起初牠們很害怕,而不敢靠近。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後,牠們不只習慣了,且還開始期待。
你看,這裡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牠們本來認為米是危險的,是敵人。
事實上,米並不危險,但牠們不知米是食物,所以才害怕。
最後,當牠們瞭解並無危險後,便肆無忌禪地吃了起來。

野雞透過此法自然地學習,我們住在這森林裡,也以相同的方法學習。
以前我們認為感官是個問題,且因不知如何正確地使用,而造成很大的困擾。
不過,透過修行的經驗,我們學會如實地看待它們,
並如雞吃米般學會如何使用,它們就不再和我們對立,問題也就消失了。

不能正確使感官就會一直處在對峙中

只要我們思考、探究與瞭解的方式錯誤,這些事情就會和我們對立。
但只要我們開始正確地研究,經驗將帶來智慧與洞見。
雞最後能夠瞭解,在某個意義上,可以說牠們是在修觀③。
牠們如實覺知,並有自己的洞見。

在修行中,我們擁有可以做為修持工具的感官,
當正確地使用時,將能幫助我們覺悟佛法,這是所有禪修者都必須深思的事。
當未清楚地看見時,我們就會一直處在對峙中。

如今,我們生活在森林的寧靜中,持續開發微細的感覺,並為培養智慧做好準備。
但住在安靜的森林中,稍微獲得一些內心的平靜,
不要認為這樣就夠了,不能僅止於此。記住,我們是來培養與增長智慧的種子。

當智慧成熟且開始如實瞭解時,我們就不會再被外境愚弄。
通常,若心情愉悅,我們表現出一種方式;
若心情不好,則表現出另一種方式。
喜歡某件東西就會興致高昂,
討厭時則會意志消沉,就一直如此活在對立的衝突中。
當它們不再與我們對立時,就會變得穩定與平衡,不會再高低起伏。
我們瞭解世間的這些事情,且明白它就是如此,只是世間法。

世間法存在之處解脫道也在那裡

世間法會轉變成解脫道,世間法有八種,解脫道也有八種④。
凡是世間法存在之處,解脫道也存在那裡。

當我們清楚地活著時,所有世間的經驗都會轉變成八正道的修行。
若無清楚的正念,世間法就會主導一切,我們也偏離了解脫道。
當正思惟生起時,當下就能解脫痛苦。
除此之外,你無法從其他地方得到解脫。

因此不用急躁,別想加快修行。一步步來,溫和、漸進地禪修。
若心已平靜,接受它;若尚未平靜,一樣接受它,那是心的本質。
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的修行步調,然後持之以恆。

關於修行,我過去在沒有智慧時曾想過,
也許智慧還未生起,我或許可以逼使它生起。
但沒有用,事情並未改變。然後,
在仔細考慮過後才瞭解到,我們無法思惟所沒有的事物。

最好的作法是什麼?就是能以平常心修行。
若沒有東西讓我們在意,就無對治的必要;
若沒有問題,就無須設法解決它。
當真的遇到必須解決的問題時,就是它!
無須到處尋找特別的事物,只要正常地生活。
要覺知心在哪裡,不要縱情過活,要注意與警覺。
無事時當然很好,當有事時,則審察與思惟它。

保持警覺如蜘蛛伺候昆蟲一般

試著觀察蜘蛛!
蜘蛛會在任何適當的角落織網,然後就靜靜不動地守在中心。
遲早會有只蒼蠅飛來落腳在蜘蛛網上,只要牠一觸動網子,噗!
——蜘蛛突然撲過來,用絲將牠纏住。
牠將蒼蠅收拾好後,便再回到網中心,靜靜地守候。
如此觀察蜘蛛能產生智慧。我們的六根以心為中心,
周圍環繞著眼、耳、鼻、舌、身等其他五根。
當其中一根受到刺激時,例如眼根接觸到色法——
它觸動到心,心是覺知者,它覺知形色。
光是如此,就足以令智慧生起,就這麼簡單。

正如蜘蛛在網子裡一樣,我們應獨自守候。
只要蜘蛛一感覺有昆蟲碰觸網子,就立即捉住牠、繫住他,然後再次回到中心。
我們的心也是一樣,「回到中心」意指正念、正知地活著,
經常保持警覺,精準地完成每件事——這是我們的中心。

其實我們無須做很多事,只要如此小心地生活。
但它的意思並非叫我們散慢地生活,
以為「無須坐禪或行禪」,因而忘記一切修行的事宜。
我們不能大意,必須保持警覺,就如蜘蛛等著捕捉昆蟲為食一般。

我們必須知道的就是這些——坐下來觀照蜘蛛。
只要如此,智慧自然會生起。只要這麼多,修行就完成了。

這點非常重要!它並非指日以繼夜都要坐禪或經行,
若那是我們的修行觀念,那真是在為自己找麻煩。
我們必須考慮自己的精力,根據身體的情況量力而為。

答案就在這裡還要到何處尋找呢?

充分覺知心與其他五根很重要。
知道它們如何來去、生滅,要徹底瞭解這點!

在「法」的語言中,可以說就如蜘蛛誘捕各種昆蟲一樣,
心將各種感覺繫在無常、苦與無我之上。
它們能去哪裡呢?我們以它們為食,將它們收存起來作為營養品。
這就夠了,無須再做更多的事,就只要這麼多。
這是心的營養品,是覺知者與領悟者的營養品。

若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無常的,終歸於苦,
並且不屬於你,那你一定是瘋了才會去追逐它們!
若你不是如此清楚地瞭解,就一定會痛苦。
若仔細檢視並瞭解它們是無常的,雖然表面看來很值得追求,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當它們的本質是苦的時,你為何還會想要它們?
它們不是我們的,在它們裡面沒有自性,其中沒有任何東西屬於我們,
你為何還要追求它們呢?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在這裡,你還要去何處尋找答案呢?

只要好好地觀察蜘蛛,然後轉向內心,
把它轉向自己,你就會瞭解它們都是相同的。
心看見無常、苦與無我後,就會放下並釋放它自己,不再執著苦與樂。
這是真正修行者的心的食物,就是如此簡單,你無須再到其他地方尋找。
無論你正在做什麼,就在當下,無須再惹上那麼多的紛擾和煩惱。
如此一來,你修行的動力與能量就會持續增長與成熟。

未放下渴愛與貪欲就無法脫離輪回

這個修行的動力。會讓你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
我們無法脫離輪回,是由於未放下渴愛與貪欲。
雖然並未作惡或有不道德的行為,但那只表示我們依戒法生活而已。
例如人們在唱頌中,祈求一切眾生都能與他們喜歡或所愛的事物永不分離,
若你作如是想,這是很幼稚的,它是仍未放下的人的作法。

這是人類欲望的本質——期望的和事實不同,
希望長壽,希望沒有死亡與病痛,這就是人們的希望和欲望。
因此當你告訴他們,是他們未滿足的欲望造成痛苦時,那無異是當頭棒喝。
但他們能怎麼回答?只能無言以對,因為那是實相!你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的欲望。

每個人都有欲望,並希望獲得滿足,但無人願意停止或真的想要出離。
因此,我們的修行一定要耐心地鍛煉。
那些穩定修行,沒有偏差或懈怠,以溫和而自製的態度堅持不放逸的人——
他們都會明瞭。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們都會保持堅定而如如不動。

[注釋]

①惡魔(Mara)
音譯為魔羅,意譯為殺者、奪命、能奪、能奪命者、障礙或惡魔。
一切煩惱、疑惑、迷戀等能擾亂眾生者,均稱為「魔」。

②禪林於糾正僧眾坐禪時之怠惰、瞌睡、姿勢不正所用的方法。
警策棒為長扁平形木板,大小、形狀、重量不一,
通常長約四尺二寸,上幅稍寬,約二寸左右,柄部圓形。
警策之法,師家先輕打昏沉者右肩,以示預告,後再重打予以警覺。
受者合掌謝之,打者則橫持警策問訊。

③觀(vipassana):音譯為「毘婆奢那」,
意思是「從各種不同的方面照見」。
「觀」是直接照見究竟法的無常、苦、無我三相,從而獲得解脫。

④八種世間法是得、失、毀、譽、稱、譏、苦、樂;
八種解脫道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實相」的圖片搜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