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系列四》為何我們生於此?─ 四聖諦

2017100812:30


《阿姜·查系列四》為何我們生於此?




如果你希望事物都是恒常不變的

 

你是自找苦吃

 

不論何時

 

無常示現它的真面目

 

你都會失望








四聖諦

 

(阿姜查1977年在英國作的開示——四聖諦。
如果你希望事物都是恒常不變的,你是自找苦吃。
不論何時無常示現它的真面目,你都會失望。——四聖諦。)

 

今天,我應住持和尚之邀,來給各位做個指導(注一),
希望你們都安靜地坐好並且定下心來。
由於語言的障礙,我們必須用到翻譯,
因此若不相當用心的話,你們可能會不明白。

 

  自從住在這裡以來,我感到很愉快。
住持和尚和你們一直都非常親切、友善且面現笑容,
就如同那些正在修習正法的人一樣。
你們的地方也很能振奮人心,但可真大啊!
我對於你們為了重整、
為了建立一個可供修習佛法之道場所作的奉獻,感到十分讚歎。

 

  現今,我當老師已有好幾年了,也經歷了很多的困難。
目前我的寺院,一共大約有四十個分院(注二),
但是,到了今天,巴蓬寺,我仍然有難以教導的信眾。
有些人瞭解,卻不努力修行,有些人不瞭解,也不試著去尋出究竟。
對他們,我真拿他們沒辦法。人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呢?
無知並不很好,但,甚至在我告訴他們之時,他們還是不聽;
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些什麼。
人們對他們的修行充滿了疑惑,他們總是懷疑。
他們都想到達涅槃,但卻不願行走這條路途,真是難以理解。
當我告訴他們去禪坐時,他們害怕;
或者如果不怕,那就是想睡覺;他們大多喜歡做我不教的事。
當我見到這裡的住持法師時,我問他,他的信眾也會這樣嗎?
他說他們都一樣。這就是身為人師的痛苦。

 

  今天,我要送給你們的教導,
是在此生、在當下去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

 

  有些人說他們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沒有時間修習佛法,他們問:
“我們該怎麼辦?”我問他們:“當你在工作時你呼不呼吸?”
“當然羅!我們要呼吸。”“好啦,當你非常忙時,你為什麼有時間呼吸?”
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只要你在工作時擁有正念,你將會有充分的時間去修行!”

 

  修習禪坐就像呼吸一樣。
工作時我們呼吸,睡覺時我們呼吸,坐著時我們呼吸……,
我們為什麼有時間呼吸呢?因為我們知道呼吸對我們的重要性,
我們總會找出時間來呼吸。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知道修習禪坐的重要性,
我們就會找出時間來修行了。

 

  你們每一個人都曾受苦過嗎?……
你們有過快樂嗎?……這就是真理所在,這就是你必須修習佛法的地方。
快樂的是誰?是心在快樂;受苦的是誰?是心在受苦。
不管這些事情從哪裡生起,那兒就是它們息滅的地方。
你曾經驗過快樂嗎?你曾經驗過痛苦嗎?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些事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就是我們的問題。
如果我們知道苦(注三)、苦的原因、苦的止息,
以及導向苦息的方法,我們便能解決問題了。

 

  苦有兩種:一般的苦和特別的苦。
一般的苦,是天生自然的因緣和合的苦:站是苦,坐是苦,臥也是苦。
這是存在於一切因緣和合現象裡的天生的苦。

 

  甚至是佛陀也經歷過這些事情,他經歷過舒適和痛苦,
但是他將它們理會成自然下的因緣條件。
透過對它們真實本性的瞭解,他知道如何去克服這些一般的、
舒適和痛苦的自然感受;
因為他瞭解這種“自然的苦”,所以那些感受並沒有煩擾到他。

 

  重要的苦是第二種——從外面蔓延進來的苦,也就是“特別的苦”。
如果我們生病,我們可能會請醫生打針;
當針刺入皮膚時,會有某種只是屬於自然的痛楚出現,
但當針一拔出時,痛便消失了。
這就像是一般的痛苦,沒什麼問題,每個人都能經驗到。
而特別的苦,是從我們所謂的 upa(—)da(-)na——
執著到事物上面所生起來的苦。
這種苦就好像打了注滿毒藥的一針,這就不再是一般的一種苦,
而是一種到死才會結束的苦。這類似於從緊執中生起的苦。

 

  不正見——不瞭解一切因緣和合事物的無常性,是另一種問題。
因緣和合的事物是在sa(·)msa(·)ra(無明世間)的領域。
不希望事物變遷——如果我們這樣子的想的話,我們必定受苦。
如果我們認為這身體是我們自己的或屬於我們的話,
當我們看到它變化時,我們會非常恐懼。
想想這呼吸:一旦它吸入,就必須呼出;呼出後,就必須再吸入。
這是它的天性,我們就是這樣營生的。
如果我們只是呼出或只是吸進,我們便無法生存下去。
事情不能以那種方式運作的。因緣和合就是如此,我們卻不能明瞭。

 

  假設我們掉了東西,如果我們認為那件東西真的是我們的話,
我們會懊惱不已;如果我們不能當它是一件因緣和合的事物,
會隨著自然法則發生的話,我們就會經驗到苦。
可是,如果你只呼出而不吸進,或者只吸進而不呼出,你還能活嗎?
因緣和合的事物,必須如此地自然改變。
看到這點,就是見法、見無常和變遷。
我們依靠這個變遷而生存。
當我們知道事物的本來面目時,我們便能夠將它們放下了。

 

  法的修行是去開展對事物本然的瞭解,使苦不再生起。
如果我們思想錯誤,就會與這世界起衝突,與佛法、與真理起衝突。
假設你生病而必須住院,絕大部份的人都會想:
“請不要讓我死,我希望能好起來。”
這是錯誤的想法,它將導致痛苦。
你必須自己這麼想:“如果我會好我就會好起來,如果我會死我就會死。”
這才是正確的想法,因為,畢竟你不能控制整個因緣條件。
如果你這樣想,不管你死或痊癒,都不會走錯;
你無須擔憂。不計代價的想要複元以及害怕將要死的想法,
這就是一顆不瞭解因緣條件的心。
你應該想:“如果我會好起來,那很好;
如果我不能好起來,那也無妨。”這樣,我們就不會走錯路;
我們無須害怕或哭泣,因為我們已經自我瞭解事物本來的樣子了。

 

  佛陀看得很清楚。他的教導永遠是適切的不曾落伍的,也不曾改變;
現今的日子裡,它依然真實如前,沒有被歲月淘汰。
事物仍然是它們原來的樣子,沒有改變過。
藉著認真看待這個教導,我們可以得到和平與幸福的酬報。

 

  在這教導中有對“無我”的省思:“這不是我自己,這不屬於我。”
但是,人們並不喜歡聽這一類的教導,因為他們都執著於自我的觀念。
這就是造成苦的原因,你們應該注意這一點。

 

  今天,一個婦人問到如何去對治嗔怒
。如果它真屬於她的怒氣的話,她應該可以這樣子叫它走開:
“兩個鐘頭之內給我滾蛋!”但它並不真的聽令於我們。
有時候,兩個鐘頭它仍然沒有走;又有時,一個鐘頭,它就不見了。
如同個人的財產般地握持住怒氣,將會導致痛苦。
如果它只不過是個虛幻騙人的景象而已,可別受騙了。
不管心是喜或悲,別受騙了,不管心是愛或恨,
別受騙了;那只不過是一個幻象而已啊!

 

  你們每一個人都曾生過氣吧?當你們生氣的時候,感覺好或不好呢?
如果感覺不好,為何不把那感覺丟掉呢?為何還煩勞地留著它呢?
當你緊握著這些不放時,你怎能說你是聰明有智慧的呢?
自你出生以來,這顆心騙你生氣不知有多少次了?
有時,心甚至能引起整個家庭爭吵,或使你整夜哭泣;
然而我們仍然繼續不斷地發怒,我們仍然握著事物而受苦。
如果你沒有看到苦,你必然會繼續痛苦。
今天如果你看到了生氣的苦,那麼,就把它丟了罷!
如果你不丟掉它,它將無限期地引發痛苦,沒有機會可以休息。
輪回的世間就像這樣!如果我們瞭解它的本然,我們就能解決問題了。

 

  佛陀的教導裡陳述,對於克服痛苦,
沒有比去瞭解“這不是我自己”、“這不是我的”有更好的方法。
這是最偉大的法門,但我們通常都沒有注意到這點。
當痛苦生起,我們只會在那兒哭,而沒有從中學習;為什麼會那樣子呢。

 

  我們必須好好地努力看住這些事,去增長“補哆”——覺知者。

 

  注意!你們有些人可能沒有覺知到這就是法的教導。
我現在要給你們一些經典之外的佛法;
大多數的人研讀經典卻沒有見到法,今天,我要給你們一個經典以外的教導。
有些人可能會錯失這一點或不瞭解它。

 

  假設有兩個人走在一起,看到一隻鴨和一隻雞。
其中一人說道:“為什麼那只雞不像這鴨,為什麼這鴨不像這雞呢?”
他希望雞當成一隻鴨,鴨當成一隻雞,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可能,那麼縱使那個人窮其一生,
希望雞當成鴨,鴨當成雞,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為雞就是雞,鴨就是鴨。
只要那個人那樣子想,他勢必受苦。
另一個人可能看雞就是雞,看鴨就是鴨,
而它就是那樣而已,沒有什麼問題;
他正確地瞭解。如果你想將雞當成鴨,
將鴨當成雞,你便真的會受苦了。

 

  同樣的道理,無常的定律,說明了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
如果你希望事物都是恒常不變的,你是自找苦吃;
不論何時,無常示現它的真面目,你都會失望。
看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無常的人,將會自在,將會沒有爭戰。
希望事物恒常不變的人,就會產生爭戰,
也許甚至失眠在那兒,這就是對佛陀的教法——“無常”的無知。

 

  如果你想要知道佛法,該到那裡看?你必須往身和心裡看,
在書櫥的架子上是找不到它的。
要真實地看見佛法,你必須往自己的身和心裡看;只有這兩樣東西而已。
心並不是用肉眼可以看見的,它必須以“心眼”來看。
在佛法能被覺悟之前,你必須知道到哪裡看?
在身體裡的佛法必須在身體裡被看到。
而我們能以什麼來看到身體呢?我們以“心”來看;
看任何其他的地方你都找不到佛法,因為快樂與痛苦就在這裡生起。
或是你曾看過快樂在樹中生起?或是從河裡或天氣?
快樂和痛苦是在我們自己的身、心中生起的感受。

 

  因此,佛陀告訴我們就從這兒去了知佛法,
佛法就在這裡,我們必須就往這裡看。
師父可能告訴你們從書中去看佛法,但如果你們以為佛法真的就在那裡,
你會永遠也見不著它。
看了書之後,你們必須在這些教法上往內省思,這樣你才能瞭解佛法。
真正的佛法存在哪裡呢?它就存在當下我們的這個身、心裡!
用這心來思維這身體,這便是思維修行的本質。

 

  我們這樣做時,智慧會在心中生起。
當我們心中有了智慧,那麼,不管我們看哪裡,哪裡都有法;
我們無時無刻都會看到無常、苦、無我。
“無常”意思是變遷;“苦”是如果我們執著於變遷的事物,
我們必然受苦,因為它們都不是我們或我們的(無我)。
然而我們並沒有看到這點,我們總是將它們當成我們自己或屬於我們。

 

  這表示你們並沒有瞭解習俗的真相。
你們應該對各種習俗有所瞭解,例如:所有在座的我們都有名字,
我們的名字是與生俱來的呢?還是後來才取的。

 

  你們明白嗎?這就是習俗!習俗有用嗎?
當然有用,舉個例:假設有甲、乙、丙、丁四個人,
他們都必須有各自的名字,以方便溝通和一起工作。
如果我們想和甲說話,我們可以稱呼甲先生,
那麼他就會過來,而不會是別人;這就是習俗的方便處。
可是,如果我們更深一層地來觀察這樁事的話,
我們會看到,其實並沒有任何人在那兒,我們將看到超越的一面。
有的只是地、水、火、風四元素,我們這個身體有的就只是這樣而已。

 

  可是,緣於“執著自我觀念(注四)”的執著力量,
我們並沒有依著這種方式瞭解。
如果我們清楚地看,我們瞭解,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我們稱作一個人的。
固體的部份是地大,流動的部份是水大,
吹動這兒、那兒的部分叫做風大,而提供溫熱的部分叫做火大。
當地、水、火、風組合在一起時它們就稱作一個人。
當我們分解開來時,見到那只不過是地、水、火、風而已,
那裡找得到一個人呢?一個都沒有!

 

  那就是為什麼佛陀教導,
沒有比瞭解“這是沒有我自己,也沒有屬於我”更高的修行了。
它們單純地只是習俗而已。
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清楚地瞭解每件事物,我們將會平靜。
如果我們在當下覺悟了無常的真理,那些事物都不是我們自己或屬於我們,
那麼當它們分崩離析時,我們便能安然面對,
因為,它們終歸不屬於任何人,它們只是地、水、火、風的元素罷了。

 

  要人們瞭解這點是困難的,但即使這樣,卻並沒有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
如果我們能看清這點,將會得到滿足,我們將不會有那麼多的貪、嗔或癡在我們心中;
也將沒有必要去嫉妒和怨恨,因為每個人都只是地、水、火、風。就只是這樣而已,
沒有其他的了。當我們接受了這個事實之後,我們將會瞭解佛陀教導的真理!

 

  如果我們瞭解佛陀教導的真理,我們便無需動用那麼多老師了!
也不需要每天去聽老師開示。當我們瞭解時,那麼,我們就單純地做我們需要做的。
然而,到底是什麼使得人們那麼難以教化呢?
那是因為他們不接受這教導,並且與老師及這教導爭辯:
在老師面前,他們表現得稍好一點,但在背後,他們卻變成了小偷!
人們真是難以教導。
在泰國,人們就是這樣,那就是為什麼他們需要有那麼多的老師。

 

  小心呀!如果你們不小心,你們就見不到佛法;
你們必須慎重,稟持教導並且好好地思維。
這朵花漂亮嗎?……你看到這朵花的醜陋了嗎?它會維持幾天的漂亮呢?
從現在開始它將變成什麼樣子呢?……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呢?
……三、四天之後,你就必須把花給扔掉了,不是嗎?
它已失去它所有的美麗!人們都執著于美麗,執著於美善,
如果有什麼好的事物,他們就完全地著迷。
佛陀告訴我們,看著漂亮的事物就只當是漂亮,
不應該變成去執著它們;如果有愉快的感受,我們不應該完全迷戀其間。
“美善”並不是一樁確然之事,“美麗”並不是一樁確然之事;沒有什麼是確實的。
在這世上沒有一樁事物是確定的,這就是真相!
事物不是真的,事物是會改變的,如同美麗一樣。
它唯一擁有的真實在於它不斷地改變。
如果我們相信事物真的是美麗的,當它們的美麗褪失時,
我們的心也失去了它的美麗;當事物不再美善,我們的心也失去了它的美善。
我們就這樣地將我們的心“投資”在物質的事物上,
當它們受到破壞或損害時,我們會受苦,
因為我們執著了它們的當作是我們自己的。
佛陀告訴我們,要去瞭解這些事物單純地只是自然的營建。
美麗出現,不到幾天,它就消褪了。明白這點就是擁有智慧!

 

  因此,我們應該見到無常。
如果我們認為某樣事物是漂亮的,我們應該告訴我們自己它不是;
如果我們認為某樣事物是醜的,我們應該告訴自己它不是。
試著以這種方式去看事物,不斷地以這種方式來省思,
我們將會在不真實的事物裡面看到真實,在不確定的事物中看到確實。

 

  今天,我已解釋了瞭解苦的方法、什麼引起苦、苦的止息,以及導致苦息的方法。
當你知道了苦,你應該將它除去。明白了苦的原因,你應該把它驅除;
練習去看到苦的止息,看到無常、苦、無我,而痛苦便會終了。

 

  當苦止息時,我們要往那兒去?我們修行是為了什麼?
我們是在練習放棄,而不是為了得到什麼東西。
今天下午有位婦人告訴我她很痛苦,我問她,她想要怎麼樣?
她說她要開悟。
我說:“只要你想要開悟,你將永遠無法開悟。不要想任何事物!”

 

  當我們明白苦的真相時,就要把苦趕走。
當我們明白痛苦的原因時,那麼就不要去製造這些原因,
反而,要修行將苦帶往止息。
導致苦息的修行是去明白“這不是一個自我”、“這不是我或他們”。
以這種方式來瞭解,能使痛苦終止,那就像是到達了目的地,而且停止了;
那是止息,那是趨近涅槃。
從另一方面說來,前進是苦,後退是苦,停止也是苦;
不前、不後、不止……,還有什麼東西留下嗎?
身、心在這裡終止!這就是苦的息滅。
難以瞭解,是吧?如果我們精進不懈地學習這種教導,
我們將能越超事物而且得到瞭解,這就有止息了。
這是佛陀根本的教導,是完成點;佛陀的教導完成在完全捨棄的一點上。

 

  今天,我把這個教法供養給你們,也給住持和尚,
其中若有什麼錯誤的地方,請大家原諒;
但別急著評斷哪兒有對或錯,只是先聽一聽。
如果我給你們大家一顆水果,並告訴你們,它很好吃,
你們應該注意我的話,但不要立刻就相信我,因為你還沒有嘗它。
今天我給你們的教導也是一樣。
如果你想知道這“水果”是甜還是酸,你必須取一片來嘗嘗,
那麼,你就會知道它是甜美或是酸澀。
而後,你就會相信我,因為那時你自己已經了然了。
因此,請不要把這個“水果”扔掉,
留著它並嘗嘗它,親自瞭解它的味道。

 

  你知道,佛陀並沒有老師。
有位苦行者曾問他,他的老師是誰,
佛陀回答說他並沒有任何一位老師(注五),
苦行者就搖著頭離開了。
佛陀太老實了,他對一個不知道或不接受真理的人說話。
這就是為什麼我告訴你們不要相信我。
佛陀說,輕易地相信別人是愚蠢的,因為在這裡而並沒有清晰的瞭解,
那就是為什麼佛陀要說:“我沒有老師”;這是事實。
但是你應該以正確的方式來看這一點,
如果你們誤解了,你們會不尊敬你們的老師。
別去說道:“我沒有老師!”
你必須依賴你的老師來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後你必須照著去實行。

 

  對我們大家來說,今天是個幸運的日子,我有機會和你們及法師相見。
你們大概想不到我們能如此見面吧!
因為我們的住處相隔那麼遠,
我想,一定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才使我們能夠這樣子見面。
佛陀曾教導,每件事物的生起必然有原因,別忘了這點。
這必定有什麼原因,也許在過去世裡,
我們曾是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姊妹,這是可能的!
其他的老師沒來,而我卻來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或許就在當下我們正創造因緣,這也有可能。

 

  我把這個教導留給你們大家,希望大家在修行上努力精進;
沒有什麼東西比佛法的修行更好了,佛法是整個世界的支柱。
今天,人們都已混亂,因為他們不明了佛法;
如果我們有佛法與我們同在,我們將會快樂。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在增長佛法的修行上幫助大家和法師。
我將我真心的祝福留給你們,明天,我就要離開這裡了,
我不確定要去哪裡;這完全是自然而然的。
有來之時必有去,有去之時必有來,世間就是如此;
我們不該因世間的無常變化而太過開心或煩擾。
有快樂就會有痛苦,有痛苦就會有快樂;
有得就會有失,有失就會有得。事情就是如此。

 

  佛陀在世時,有弟子不喜歡他,因為佛陀訓誡他們要努力,要認真;
懶惰的那些弟子害怕佛陀,並且怨恨他。
當他入滅後,有一類弟子哭泣且痛心不再有佛陀指引他們了;
這一種人仍然不夠聰明。
另一類弟子感到高興且解放,他們不再有佛陀在背後告訴他們要做什麼了。
第三類的弟子很平靜,他們省思,凡有什麼生起,消失是一個自然的結果。
有三種類型,你們同於那一類呢?你希望成為高興的那一類或是……?
哭泣的那一類弟子,當佛陀入滅時,仍然沒有領悟到法;
第二類型那些怨怒佛陀的人,過去佛陀總是禁止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
他們活在佛陀的輕視和譴責的恐懼當中,
因此,當佛陀入滅後,他們便得到解放了。

 

  今天,事情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這裡的老師被他的有些弟子憎恨,那是可能的。
他們或許不會表現在外,但卻隱藏在內心裡。
對那些仍有煩惱的人來說,有這種感受是很正常的;
即使是佛陀,都有人憎恨他。
我自己也有弟子憎恨我;我告訴他們要放棄不正當的行為,
他們反倒珍惜他們的惡行,因此,他們恨我。
有很多像這樣的人。
希望聰明的各位在佛法的修習上都能使自己堅定不移。

 

【注釋】

 

注一 這是一九七七年,在英國Cumbria,
文殊師利研究所(Manjushri Institute)所做的開示。

 

  注二 在出版這本書之時(英文版)巴蓬寺大大小小的分院已大約有一百個了。

 

  注三 苦:巴厘文dukkha,“苦”是一個不太適當的翻譯,
但卻是最通用的。dukkha的字義是“無法忍受的”、
“無法承受的”、“難以忍耐”,也可意為“不完全的”、
“無法滿足”或“不可能供給完全的快樂”。

 

  注四 執著自我觀念:attava(-)dupa(-)da(-)na,
是四種基本的執著之一。Kamu-pa(-)da(-)na,執著於感官對象;
silab-batupa(-)da(-)na,執著於禮儀、儀式;
di.t.thu-pa(-)da(-)na,執著於“見”。

 

  注五 佛陀開悟不久,走在Benares的路上,
有一位遊走的苦行者靠近來,他說:“朋友,你的面容清明,你的舉止詳寧……,
誰是你的老師呢?”佛陀回答,在這世上沒有誰能稱作是他的老師,
因為他是完全地自覺的。這婆羅門不能瞭解他的回答,
便離了開去,口嘀咕著:
“好,對你很好,朋友,對你來說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