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能帶來超級強大的「頓悟時刻」

2018051818:30


一些冥想者體驗到非常深刻的「靈性」。(fotolia)

現代研究發現,在不同的精神狀態下,腦電波會以不同的頻率振動。
在「頓悟」的時刻,大腦會釋放出伽瑪波。

我曾經在另一篇文章《伽瑪波與靈感》
(Gamma Waves and Inspiration)中討論了這個問題。
現在,我們將進一步看看冥想如何生成超棒的伽瑪波,帶來頓悟時刻。

腦電波類別示意圖。(大紀元製圖)
腦電波類別示意圖。(大紀元製圖)

關於冥想的好處或理由,普遍的看法是它可以讓心靈安靜,也紓解身體的壓力。
有趣的是,儘管很多人都分享說冥想總體上有令人放鬆的效力,
另一些實踐者則體驗到非常深刻的「靈性」。

 

這些經驗目前還不容易被實證科學的思維所接受,
後者傳統上只關注可測量的現實;
然而,把這些「先驗狀態」放在科學的背景下來探討似乎還是很重要。

200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發表了一篇論文,
描述了長年冥想者在進行冥想時的腦電圖(EEG)狀態,其結論如下:
「冥想者伽馬波活動(25至42赫茲)的比例……在冥想前的休息狀態下
(所謂『初始水平』)就比對照組更高……
而在冥想過程中,大多數的頭皮電極(即感應器)都表現出更加顯著的差異,
且伽馬波活動的比例比『初始水平』更高。」

2010年發表在《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es)期刊上的一篇論文
則比較了長期「內觀」禪修者與平常人的腦電圖。
結論為:「冥想期間,額葉的THETA波(4至8赫茲)活動增加,
頂枕部位伽瑪波(35至45赫茲)的強度也顯著增加……
這一發現表明,長期內觀禪修有助於強化枕部伽馬波,
加深長期冥想的經驗並提升認知力。」

2004年,神經學家理查德‧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博士
研究了西藏僧侶在打坐時發出的腦電波,
發現有些僧侶產生的伽瑪波頻率比神經學的所有文獻紀錄都更強大。

2008年,戴維森博士又研究了被稱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的藏傳佛教僧侶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的腦電圖,其頻率之高更是爆表。

2008年6月5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魏斯曼中心一間隔音室內,馬修‧李卡德坐在接受腦電圖測試之前,與理查德‧戴維森(右)談話。(Jeff Miller)
2008年6月5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魏斯曼中心一間隔音室內,
馬修‧李卡德坐在接受腦電圖測試之前,與理查德‧戴維森(右)談話。(Jeff Miller)

關於深度睡眠對人體和神經系統的裨益已有廣泛的闡述。
從腦電圖狀態和呼吸節奏觀察,
冥想的生理機制與睡眠很類似,似乎也有與睡眠同樣的好處。

冥想和睡眠的主要區別在於,冥想中的人可以有意識地主導大腦和心靈,
而在睡眠中,思想會「瘋掉」!(開個玩笑,它會信馬由韁。)

冥想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其對神經可塑性的影響,
這是指人們改變大腦生理結構的能力。
我們已經知道,伽瑪波與新的「神經元連接」有關聯。
前文也論述了長期冥想者會大量產生伽瑪波,這毫無疑問會帶來裨益。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是位長期專注於冥想的人,這點毫不奇怪。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是位長期專注於冥想的人,這點毫不奇怪。(Fotolia)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是位長期專注於冥想的人,這點毫不奇怪。(Fotolia)

提到體內和「幸福」有關的化學物質,人們多會想到一個術語——多巴胺。
在大腦中,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將信號從一個神經元傳送到另一個神經元)。
可以推論,「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在伽瑪波頻率爆表、
產生大量新的神經連接同時,也最有可能釋放海量的多巴胺。

而長期冥想者的那些超然經驗又如何測定呢?

人在「頓悟」時刻,大量產生的伽瑪波頻率約在40赫茲。
科學檢測可以讓現實中的頓悟時刻被量化,那麼,
從僧侶身上檢測到的高達80甚至200赫茲的強大腦電波就不一定是不是一種現實。

假設與分析之間必然有某種一致性。
或許,現代科學無法讓我們窺見更高層次的伽瑪波世界、
也無法讓我們在某種潛在的偉大真相中認識「頓悟體驗」,
正在因其缺乏某種「廣角鏡」和「深層視野」。

本文作者J.C.時常在個人博客Q4lt.com上發表有關大腦松果體、
褪黑激素分泌、二甲基色胺、睡眠有關現象等的文章。
本文是其中一篇,由大紀元英文版「超越科學」(Beyond Science)版塊轉載。
作者所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紀元。


文/J.C. 陳潔雲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