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自信者的8個習慣

2024053109:30

故事 Pin 圖片

高度自信者的8個習慣
謹向管理學大師史蒂文·柯維致敬!
【編注:
史蒂文·柯維
以其著作《與成功有約》
(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聞名於世。】


這裡想要探索高度自信的人之習慣,
並讓你意識到到達與他們相同的地方的道路是可能的,
而且一點也不困難。

自信源自於習慣,習慣是可以學習和改變的。
沒有人天生比其他人更有自信,
但某些因素可以促進與自信相關的建設性或破壞性習慣。

事實上,你對你已經做的許多事情充滿信心,
但你認為它們是理所當然的。
例如,我敢打賭你是繫鞋帶的高手?
你天生就是繫鞋帶的專家,對嗎?
當然不是,年輕時你會笨手笨腳地繫鞋帶,
但最終你會這樣做,直到你掌握了它,
然後它就成了一種習慣。

你可能對煮義大利麵很有信心,
但走進一個充滿你不認識的人的房間時,
你會感到尷尬、害羞和難為情,而不是自信。

事實上,你正在閱讀本文,
這意味著你有興趣成為一個更自信的人。
與許多人所認為的相反,
自信與始終正確或完全確定所觸及的一切都會變成金子無關。
生活永遠不會那麼黑白分明。

因此,以下是在高度自信的人中觀察到的習慣清單,
這樣你就可以明白地
瞭解這些習慣是什麼,獲得更多自信是可行的:

1. 應對任何情況:

自信的人不會期望自己的一切都會順利、按計畫進行。
生活總是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候,給我們帶來很多曲線球。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
自信的人們會保持冷靜、放鬆、對不確定性感到舒服,
並知道他們會在意外情況出現時應對它們。

2. 處理自我:

沒有必要總是正確—這只會給你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
不犯錯就無法成長,
當錯誤發生時承認錯誤並不是弱點,而是性格堅強的表現。
當你知道揭露真相比打擊自我更重要時,
自信就會到來,但當你覺得自己是對的時候站起來也同樣重要。

3.不要成為過去的人質:

如果我們允許的話,過去的負面經驗只能預示著未來的失敗。
自信的人不會讓自己成為過去的受害者,並阻礙他們的結果。
相反,他們將自己從歷史和過去的限制中解放出來,
並允許自己取得成功。

4. 與他人的比較:

自信的人不會不斷地與他人比較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他們意識到這是一條通往痛苦的道路。
總有人比你更美麗、更聰明、更有魅力──
你可以說出這種特質。
不幸的是,這是父母多次遺傳下來的習慣。
比較並不總是一件“壞事”,
因為它可以幫助自信的人
決定如何模仿才能像其他人一樣成功。
他們只是不把它當作彌補自己缺陷的工具。

5.保持幽默感:

你會發現大多數自信的人不會太認真地對待自己,
這有助於他們應對我們之前提到的那些曲線球。
能夠嘲笑自己可以養成不害怕嘗試的習慣。
完美主義者不想搞砸,因此避免做他們不擅長的事情—
這嚴重限制了他們成長和變得更有自信的能力。

6. 關注結果:

當你專注於獲得結果時,
你希望迴避任何針對你的感受的想法。
缺乏自信的人傾向於關注自己的感受。
自信的人忙於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為上,
而不是他們的感受上,他們忘記了自信—他們就是這樣。

7. 心理演練:

自信的人透過提前練習或演練他們在特定情況下
想要成為的樣子來塑造他們的期望。
心理演練是增強對表演情境信心的強大機制,
而自我催眠是幫助實現這一目標的強大工具。

8. 具有挑戰性的想法:

即使是自信的人,如果不加以控制,
也可能陷入消極的思維模式,從而影響他們的結果。
我們的自言自語是後天習得的,
它的根源在於我們的潛意識──我們的習慣所在。
當我們的負面想法自動駕駛時,
麻煩就會出現,因為我們可能思想封閉。
自信的人會發現自己的負面想法並挑戰它們,
從而改掉弄巧成拙的習慣。
自我催眠直接與我們的潛意識對話,
以豐富生活的正向習慣取代負面習慣。

自信人士習慣的延伸閱讀: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如何克服人際關係中的不安全感並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為什麼應對壓力如此困難?減少壓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