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較早的譜上註明是為了兩位女高音和鋼琴伴而寫,
但其實改成一位女中音、或者換上一位男性歌手也無不妥,
甚至也有兩位男性、合唱團的表演方式;更有管弦樂的伴奏譜。
1829年,「威廉.泰爾」上演後,
聲望達到最高峰、名利雙收的羅西尼功成身退後,
自此享受了39年的舒活人生,完全放棄了寫作歌劇的生涯,
僅以創作為數頗鉅的鋼琴小品與聲樂曲自娛。後人都以為
《貓之二重唱》也是他這時的作品。
的確也曾被後人編入羅西尼的作品集─編號:QR iv/1,
然而,經學者考據 《貓之二重唱》其實並不是羅西尼所作的;
正好相反,這首曲子一開始是為了諷刺
他的1816年的歌劇「奧泰羅」(Otello)而寫的。
學者並指出《貓之二重唱》中模仿了「奧泰羅」
第二幕中的詠嘆調「Ah, come mai non senti」
以及Otello 和 Iago的二重唱。
另外,在《貓之二重唱》出現之前,
早就有一首相當類似的曲子Cat Cavatina《貓之短曲》,
作曲者是丹麥的Christoph Ernst Friedrich Weyse。
《貓之二重唱》的原作者現今已不可考,
目前所知,早在1825年就已經有 Ewer & Johanning出版過;
今天我們所聽到熟悉的《貓之二重唱》,
幕後最大的功臣應是英國作曲家Robert Lucas Pearsall,
出版商委託他將曲子修訂成今天常見的曲調。
(但他化名為G. Berthold)。
時至今日,這首曲子和羅西尼的大名已密不可分,因此,
所有的出版物幾乎都還是習慣性地繼續掛在羅西尼名下。
(資料整理自奇摩知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