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三十三化身之第八相─瀧見觀音
瀧見觀音又稱 「山泉觀音」、 「飛瀑觀音」,
是道地的民間創造,她的信仰
與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社會祈禳穀物豐稔,求雨習俗有關。
按:《說文》 說瀧,雨瀧瀧也。音轉讀浪浪。
大雨時,山澗流泉直瀉發出的聲響謂
「雨浪浪響」, 「澗坑浪浪響」。
據此,瀧見即出現滂沱大雨之義。
在舊時諸多地方民俗現象中,
一般 祈雨都請龍王,或求觀音。
觀音何來司雨的職能呢?
一是由於佛教與龍有不解因緣,
龍是佛教的護法眷屬。
三十三體觀音中有龍頭觀音,天龍擔當觀音的坐騎。
二是《不空羈索經》中也說,觀音能使
「所種苗稼,不為惡風暴雨霜雹蟲蝗之所損害」。
因其像坐在岩石上觀賞瀑布而得名,
因此又名觀瀑觀音。 瀧,湍急之河流,
瀧瀧之水聲。 寓意芸芸眾生如墮火坑,
觀音法力猶似湍流,於傾刻間,
能令 火坑化作蓮池。 《法華經-普門品》中
記載:如果有人被陷害而被推入火坑中,
此時只要念觀音的經文,就可以將火坑變成池塘。
故瀧見觀音又稱 "現火坑變成池之身"
此尊觀音常顯現 於田瀧之間,
傳說古代嘉興縣一農夫創田時
挖出一尊一尺半長觀音菩薩像,
這尊觀音像由碧色琉璃瓦質造成,
工藝精美,因此尊觀音像得自田瀧之間,
所以稱其為壟見觀音。
民間人士總喜愛將觀音與水相連在一起,
水澄澈不斷流動,人一天不可缺,
同時 水代表智慧。
瀧見觀音為較早出現之 觀音,
其法相倍受歷代文人喜歡談論,
爭相揮毫敬繪的主題之一,
因而流傳於 世面上的圖像非常之多。
其中,以建長寺所收藏的絹本水墨畫
《三十三觀音》中 的瀧見觀音造像最具傳統代表性。
《觀音觀瀑圖》為瀧見觀音法相的主要代表:
欹倚山崖,觀音坐在臨瀑布的岩石上觀賞瀑布,
望之既具威儀又悠閒。
另有一種將思維相與瀑布相結合的造像:
觀音坐在高山上眺望流泉飛瀑,作沉思相,
似在聽瀑布聲又似在深悟哲理。
深思是觀音法相典型特點之一。
民間傳說三據《文選‧嘯賦》李善注引《靈寶經》載:
「禪黎世界墜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
年至四歲,王怪之,乃棄女於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
女無糧, 常日嚥氣,引月服精,自然充飽。
忽有 神人會於丹陵之捨,柏林之下。
姓音 又手題赤石之上。 (神人)語姓音:
「汝雖不能言,可憶此文也」。
遺朱官靈童,下教姓音治弟之術,
授其采書人字之音。於是能言。
(姓音)於山出,還在國中。
國中 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
死者過半。穿地取水,百丈無泉。
王怖懼。女顯其真,為王仰嘯,
天降洪水,至十丈。於是化形隱景而去」。
這個故事雖為道教所撰,
後卻成為 佛教觀音身世的藍本。
姓音是否即是 妙莊王之女,尚難確論,
若按其說 (《茶香室續鈔》卷一七),
姓音即觀音,那麼其呼風喚雨的職能就顯而易見了。
所以民間附會諸說創造了瀧見觀音,
把她視作像龍王 一樣具有興雲布雨的神靈。
緣此, 作瀧見觀音,基本特徵為雙手合掌 抱於胸前,
結跏趺坐於岩石上, 呈觀望瀑布流泉狀。
相傳於南宋時,江南有一藥店人家,
主人名為賈一峰,此人生性誠實、
心地 善良、待人和睦且信仰佛法,
家中 供奉著觀音菩薩,每日早晚虔誠禮拜,
從不間斷,故有「好人」之稱。
但他那 妻子卻生性淫蕩,
與鄰里一名叫康七的 男人有染,
賈一峰不知情,外人對此 卻無不知曉,
都為好人抱不平。
此時, 觀音菩薩雲遊至此,知此內情;
夜裡, 便在賈一峰的夢裡現身,告訴他說,
知道他將要去外地買貨,但會有大禍臨頭,
因見他信佛虔誠,不忍見他 罹難,
便要他牢記四句偈語保身,
即「逢橋莫停舟,逢油即抹頭,
斗谷三升米,青蠅捧筆頭」。
說完隨即隱去。
隔日,賈一峰 乘船動身,心頭七上八下,
嘴裡 不停地念誦那四句偈語。
走不到半天的路程,忽然雷電交加,
下起 傾盆大雨,船夫使勁地搖著雙槳,
準備在前方的一座橋下躲雨。
賈一峰 見此忽然想到「逢橋莫停舟」,
於是 急忙對船夫說道「不行,不行! 快搖過去。」
船夫只好冒雨而行,
將船搖過橋,頓時只聽「轟」的一聲, 那橋坍塌了。
船夫見此咋舌說道: 「好險!若不是聽老爺吩咐,
大家 都沒命了。」外出兩個多月後,
賈一峰 回家,到家時天已黃昏。
一進門, 便先至菩薩像前至誠地焚香拜謝,
拜畢起身時,忽然屋樑上的一盞油燈 掉了下來,
燈油正好潑了他一身。
此時他想起偈語中的「逢油即抹頭」,
於是就把油使勁地往頭上抹。
夜裡,夜深人靜之時,康七妒火中燒,
要將姘婦奪回來,便動了殺念,
拿了 把菜刀,翻牆潛入賈一峰的臥室內。
一片漆黑中,認不出床上誰是誰,
康七心想那婦人頭上有香油氣味,
於是嗅了嗅,覺得床外的人油氣撲鼻,
心想床內側的人應是賈一峰,便舉刀
猛砍下去,只聽得一聲喀嚓,
那蕩婦 的頭已被劈成兩半死去。
黑暗中康七 趁機逃跑,賈一峰從昏睡中驚醒,
見妻子被殺,十分悲傷,連夜通知岳家。
第二天,丈人告到官府,認為三更半夜,
門閉窗關,發生這事,一定是枕邊人所為,
遂一口咬定是賈一峰殺了人。
賈一峰提不出反證,官府也懷疑 是他所為,
於是將其屈打成招。
縣官在擬寫定罪公文時,剛一下筆,
便有十幾隻青蠅飛來抱住筆頭,
用手揮開再寫,青蠅又聚,
一連 幾次都是這樣。
縣官心想莫非此案有冤,青蠅前來示兆,
便要師爺作 進一步的查詢。師爺前去探詢賈一峰時,
他正在唸佛,便問他:「死罪已定, 唸佛何用?」
賈一峰便將菩薩示夢的情況及那四句偈語說了一遍。
師爺一聽,心想這「青蠅捧筆頭」
不正是縣官擬文時遇到的情形嗎?
只是這第三句「斗谷 三升 米」尚解不出來。
忽然師爺靈機一動,
心想:「一斗谷(等於 十升 )中有 三升 米,
那不是糠有 七升 嗎?」
他立即向賈一峰詢問:「是否認識康七?」
賈一峰隨口答道:「認得,他就住 我家左邊。」
師爺聽罷,便轉身離去,派人前去捉拿康七。
賈一峰之冤屈 終於得到昭雪,
然而賈一峰受此事 之影響,心灰意冷,決意出家,
於是 將所有資財施捨於貧苦之人,
準備到 杭州靈隱寺去剃度。
一路上曉行夜宿。
有天夜裡,歇在嘉興的一家旅店中,
他的妻子及康七提著血淋淋的頭來 向他討命,
賈一峰連忙合目默念 觀音菩薩,
兩惡鬼很快便不見蹤影。
待賈一峰睜眼一看,只見一尊菩薩站在蓮葉之上,
旁邊站立者一位赤身 童子及小女尼,
作合掌朗拜之狀,菩薩高興地點了點頭後,便轉身離去。
隔日,賈一峰繼續向杭州方向趕路,
行經菊家莊的村邊時,看見許多人圍在田埂上。
原來有個農夫在犁田時, 發現一尊一尺半高佛像,
由碧色琉璃瓦 作成,精美而栩栩如生,
賈一峰見此 佛像說道:
「你們真是有福氣,今天遇到菩薩之身,
快虔誠供奉,祂一定 會保佑你們歲歲豐收。」
說罷又將 菩薩兩度示現的情況告訴他們,
大家 便將此尊佛像送入廟中供奉。
因此尊佛像得自田壟,所以人們 稱其為「壟見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