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末那識:有情流轉生死的根源

2023022506:30



第七末那識:有情流轉生死的根源

 

第七識末那識,為梵語manas之音譯。
唯識宗將有情之心識分為八種,末那識即為八識中之第七識。
華譯思量,又譯為意,是第六識的根。
它恒常在審察,恒常在思量,
念念不忘第八阿賴耶識之見分為我、我所而執著,
故其特質為“恒審思量”。
此識恒與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等四煩惱相應。

此識為我執之根本,若執著迷妄則造諸惡業,
反之,則斷滅煩惱惡業,徹悟人法二空之真理,
故稱染淨識,又稱思量識、思量能變識。
且其自無始以來,微細相續,
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質為‘有覆無記’;
乃不引生異熟果,卻能覆聖道、蔽心性。

第七識我們很難感知,其微妙運作,需要初地以上菩薩才能實知;

第六識在意識活動中,已形成為一個自我中心,術語叫做‘分別我執’
(即‘分別計度,執為實我’之意)。
不過, 自我中心還不是持續的,他本身以外境為物件而具有間斷性。

第七識屬於另一種範疇,
它是一個內在的、深藏的、無間的自我中心;
它和前六識不同,並不以外境為物件,
以內在的第八阿賴耶識為它的‘境’,
這種堅執是強烈而生動的,
它不隨外境的遷流而有間斷,因為它所堅執的第八識是永恆的。

第七識決定我們的習慣。

第六識意識雖然清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若第七識不做主,不下“命令”,身口意之“行”即不能現起。
而第七識分別性極劣,需要通過意識來了知五塵境界;
第七識就是六根之中的“意根”,修除習氣,使得六根清淨;
最主要就是除去第七識的貪、嗔、癡等習氣;
在這個意義上說,凡夫的修行,
著力處就是用第六識的正知見不斷說服第七識,
直到第七識逐漸不隨貪等習氣做主,而隨“清淨念”做主;
比如念佛、戒煙、食素、佈施、放生、友善待人、恭敬一切人等;
這一類善念、淨念常常現行,才是凡夫的“實修”。
若不“現行”,只是停留在意識層面上,則不能“清淨六根”。
需要指出一點:
念佛就是典型的用清淨念去除貪、嗔、癡等污染習氣的修行法門;
念佛日久,第七識做主、攀援時,所起之現行就是念佛。
這樣,即使壽終之時,意識心斷滅而第七識卻是恒常不滅的
(第七識是來往三世的,除無想定斷滅一部分,涅盤中全斷;
這一點與意識不同;因此末那識有“恒”的體性),
仍然在念佛;因而得佛接引。

第七末那識還具有搬運功能,
一方面他從第八識向外搬運業種,即種子遇緣起現行。
另一方面,他向第八識輸送種子,前六識獲得的一切印象,
不分好壞統統儲存進第八識藏識之中。

第七末那識的存在是有情流轉生死的根源。
所以“打禪七”有一種說法就是打掉第七識,
或打掉前七識—“打得念頭死,許爾法身活。”

佛、菩薩、阿羅漢的末那識可以停止作用。
三果—阿那含果的聖者,進入滅盡定時,
末那識也會暫時停止,出此定時,末那識又開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