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者每天都在「禮佛」、「念佛」,
那麼除了佛教徒之外,其他儒教、耶教、道教與回教的經典教義中
有沒有辦法讓該教的修行者修成「佛」呢?
「佛」的名稱與佛像是不是佛教修行者的專利呢?
還是人人都有機會可以「成佛」呢?
「念佛」是指對佛陀的歸敬、讚歎與憶念之意,
而「禮佛」則是以敬信虔誠之心,具足威儀,
向佛陀或諸佛菩薩乃至莊嚴的聖像行五體投地禮,
這些都是佛教修行者的解釋,
但也是最典型的「心外求法」,何謂「佛教」?
佛教不是一種宗教派門的名稱,而是在告訴世人「佛教」就是指佛陀的教育,
也就是說如何運用佛陀的教育,使凡夫俗子悟透「釋道」的精髓而成佛,
因此佛教修行者要將「學佛」當成修行重點,
而不是要花很多的時間在「禮佛」、「念佛」、
「法會」、「唸經」…等等有為法方面,
因為那些有為法的修行方式是無法使修行人成佛的。
何謂「佛」?佛者係指自覺、覺他而且覺行圓滿的人,
何謂「自覺」?簡單的說就是自我解脫,
道教稱之為「自度」,何謂「覺他」?
簡單的說就是度萬靈歸真,道教稱之為「度人」。
何謂「覺行圓滿」?簡單的說,就是自己已經悟透真正解脫的哲理,
而又能運用這些已經悟透的解脫之道,
去度化許多眾生使他們也同樣的能獲得解脫,
或使這些眾生也能真正參透。
釋道的解脫法而得到靈體的真正解脫,
因此要達到自己與所度之眾生都能真正的解脫才能算是「覺行圓滿」,
如果修行人能達到這種「覺行圓滿」之境界,不管你是什麼宗教或修什麼法門,
其實你的「靈體」已經是成「佛」了,
因此「佛」這個字不是佛教信眾的專利,而是一種修行之境界與目標。
既然人人都有機會修成佛,那要如何修才能修成「佛」呢?
其實合一、皈依、收圓、彌勒、頓悟或明心見性…
等等修行方式都可以修成佛,雖然世間的修行法門有這麼多,
但是真正可以成佛的「路徑」卻只有一條,這一條唯一的路徑,
耶教教義稱為「上帝是唯一真神」,回教教義稱為「安拉是唯一真主」,
佛教教義稱為「天上地下唯佛獨尊」,道教教義稱為「唯道獨尊」,
而儒教的教義則稱之為「明心見性」,
雖然講法不一樣但是道理卻是完全一樣,這一條修行道路稱之為「釋道」。
「釋」者係指將纏繞在吾人本性之濁氣與罣礙通通釋放開,
因此所謂的「釋道」簡單的說就是:
「袪除世人對宇宙間萬事與萬物之執著心、分別心、比較心與貪嗔癡之心」,
這一條釋道不是拜佛像、唸佛經、做法會、超渡、苦行、托缽、五體投地、
朝山、佈施、放生、浴佛、晒佛、灌頂、加持、塑佛像金身、佛寺當義工、
抄經書、吃素、點戒疤、著僧服、穿袈裟或在電視宗教頻道講經說法…
等等方式所能達成的,因為上述這些修行方法都是修行的表相,
都是「有為法」,更清楚的說都是「心外求法」,
但是真正的修行是修自己的「凡心」使它能回歸到原來之「本心」,
而拜佛像不管是拜哪一尊佛其實都是在拜別人,
而做法會超渡亡靈其對象也是超度別人的靈體,
但真修行的對象是要超脫自己的本靈。
佛教的放生行為是一種「慈悲心」,那是一種「凡人的心」,
而修行是要我們自己放下對特定生靈的慈悲心,
而達到對萬靈蒼生都一視同仁的「大慈大悲心」,
吃素亦是如此,吃素是一種慈悲心,也是不與萬靈蒼生結「惡緣」的心,
但是「心齋」才是真正的吃素,而非表相的嘴巴吃素,
抄經書也是為了個人的「肉體了業」,
但修行卻是為了自己的「靈體解脫」,兩者是不一樣的。
再說各宗教的法師、神父在寺院道場或電視宗教頻道上講經說法中
所講的所說的也不是「真理」,因為真理只能「悟」根本不能「說」,
儒教與道教傳教者所講的雖然是「聖道」,
但是「聖道」兩字指的就是一條成聖的修行道路,
而佛教傳教者所講的哲理雖然也稱為「佛法」,
但是「佛法」兩字所指的也就是一種成佛的方法,並非是「真佛法」,
因此這些佛法、聖道所說的話其實都是普通的「理」而已並非是「真理」。
既然「佛」是指自覺、覺他且覺行圓滿的人,
而成佛唯一的路又是袪除自己對宇宙間萬事與萬物之執著心
、分別心、比較心與貪嗔癡之心的釋道,
因此學佛的修行人就不能將他教的修行者當成是「外道」,
因為這一方面是一種分別心與比較心,
另一方面好像說別人都是「心外求法」,
而自己是「心內求法」,當然修行也不宜亂發什麼願,
因為願望越多則罣礙就會越多,
也不要執著什麼吃素或不吃素,出家或不出家等問題,
因為執著於吃不吃素或出不出家,其實仍是一種大執著,
吃不吃素或出不出家其實根本沒有好不好的問題,
想吃素就吃素,想出家就出家一切隨自己的因緣來決定,
但就是不能執著一定要吃素或是一定要出家,
否則「釋道」這一條路要怎麼走下去呢?
明明靈體要修「出離心」,肉體卻去執著要吃素或出家這種「雜事」,
那不是自相矛盾嗎?
人人本來就是佛,那就是我們世人每一條靈體最初之「自性」,
也就是佛家所稱的「自性佛」,修行若能學佛陀修釋道之方法,
袪除自己對宇宙間萬事與萬物之執著心、分別心、比較心與貪嗔癡之心,
那你的凡心就會回復到原來的「本性」,「本性」就是「佛性」,
如果一個修行人他能修至如此的境界,
那他不是「佛」又是什麼呢?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