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自畫像全集-藉以激勵我們仍存理想的心
梵谷自畫像,正如梵谷自己所說:
“我想強調的是,同一個人有多樣的自畫像。
與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發掘相似處。”
是梵谷生活與創作、人生與藝術旅程的真實記錄。
梵谷,是19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至今享譽世界。
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
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
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
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
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
從1880年獻身繪畫藝術到1890年自殺身亡,
梵谷短暫的10年藝術生涯裡,以其強烈的創作欲望和超人的勤奮刻苦,
創作了近2000餘幅作品,其中就有40餘幅自畫像。
梵谷以年均4幅自畫像的頻率,真實記載其繪畫技法的變遷和思想情感的波動。
我們沿著自畫像系列作品的脈絡,就可以把握梵谷藝術生涯的軌跡。
梵谷自畫像的精神分析學方法
精神分析學是20世紀最為重要和最為藝術史家所重視的方法。
佛洛伊德及其追隨者們不僅把它從一種精神病理學方法擴展為普通心理學理論,
而且還把它從一種醫學思想發展為一種世界觀、一種哲學方法。
因此,精神分析學涵蓋了心理學、宗教、倫理和人類學等等領域,
尤其是文學藝術領域,他們認為精神分析運動,
對文學藝術的根本觀點和方法論的影響,
達到的深刻程度是迄今為止所有其它方法無法比擬的。
1910年佛洛德撰文提議,要解讀達·文奇《蒙娜麗莎》
需要從藝術家孩提時代記憶的檔案為基礎。
從此,精神分析學就引入瞭解讀藝術作品中。
梵谷的自畫像本身沒有太多的故事情節和敘事內容,
因此心理學家要探求它的深層內涵,必須從他的傳記中尋找答案。
我們知道梵谷的出生是他父母心靈的慰藉,他取名叫文森特,
一年前死于難產的哥哥也叫文森特。
弟弟提奧四年後才出生,這個時候梵谷就開始有憂鬱症。
可能是長期的憂鬱而精神受創,或是家庭遺傳,或是其它等等原因造成的。
“關於他的疾病真正原因不是很確定;最近的醫學研究傾向於認為是“癲癇”,
而非曾經認為的“精神分裂症”。
在病情發作間隙,他還能畫畫。
他最偉大的作品中的幾幅就是在發病和恢復那個時期創作的。”
不管怎樣說,梵谷從孩提時代就開始自我封閉和精神憂鬱。
青少年時代,家庭經濟窘困,梵谷不得不離開家門,
謀求合適的職業以便將來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他先後做過畫商、牧師等職業,但是均被辭退。
28歲才拿起畫板,又因為年齡較大前景不被看好。
甚至連長期給他做模特的妓女都拒絕了他一起建立家庭的願望。
1888年,梵谷主動邀請高更來阿爾一起寫生,
但是執拗的梵谷因為對藝術的不同理解與高更大動干戈,
這可貴而“罕見”的友誼在高更的憤然離去中撕裂,
梵谷也因此割下自己的耳垂以示愧疚。但撕裂的友誼無法彌合,
梵谷更加孤獨,可能也是他這一時期藝術最為偉大的原因。
隨著弟弟提奧娶妻生子後,家庭經濟也陷入了困頓,
要繼續給梵谷以渴望的支持似乎勉為其難。
1889年的一天,弟媳為不斷加重生活負擔與提奧激烈爭吵,
前來走訪的梵谷恰好在他家門外,維繫他藝術生命的經濟支持出現了新問題,
梵谷內疚、孤獨而黯然神傷,默默的離開弟弟家門。
次年,積重難負的梵谷終於癲癇再次發作而被送往聖雷米精神病院。
兩個月後,孤獨的在奧弗爾開槍自殺。
縱觀梵谷的一生,他生而孤獨,活著孤獨,也因孤獨離去。
不難理解他的自畫像上鐫刻著孤獨的印痕。
成熟期四十多張自畫像絕大多數是胸像,
沒有一張全身像也能揭示藝術家的孤獨和渴望與他人建立交往。
因為藝術史上沒有哪一位藝術家如此接近並審視自己和真實的描畫自己。
數量之多,目光之堅定自信絕無僅有。
畫了十年的畫沒有一幅作品售出更加劇了這種孤獨
與孤獨為伴的另外一個主題構成梵谷自畫像精神內容,它就是“自信”。
經過不懈的藝術追求,梵谷強烈的發展著對於自己和藝術的自信。
一幅名為《自畫像》的作品是1888年秋他邀請高更來阿爾見面前,
互相交換的作品,算是彼此摸底和精神交流。
通過交換自畫像,這兩個個性強烈的藝術家得以先從對方的繪畫瞭解對方。
梵谷在給他的弟弟提奧的信中說:
“我確信,與高更交換我的肖像畫沒有輸給他。在給高更的回信中,
我這麼寫道,在肖像畫中擴展自己的個性,在我也是可以允許的。
因此,我在此畫中想要做的是,與其說畫一張自己的自畫像,
倒不如說把自己作為一個印象主義者的類型來畫的。
我把這張畫理解成一個崇拜永遠的佛陀的僧人的肖像。”
這張《自畫像》梵谷以宗教徒般的虔誠透露出他對自己藝術的自信。
後來,他們在阿爾共同寫生時,梵谷對高更用色的蔑視和嘲笑也說明了這一點。
當然,他與高更友誼的破裂從另一個角度,
也反映梵谷對自己藝術的自信程度無以復加。
另一方面,梵谷的自畫像是對夢想中新成功的幻想。
佛洛伊德在研究藝術創作心理時認為,所謂的創作心理,其實就是“幻想”。
這種“幻想”始終出現在梵谷的自畫像中,
自畫像成為精神拯救或自身外化最為生動的方法,
他的確也因此而耗盡了生命的全部。
對於梵谷自畫像的多樣化解讀,是用精神分析法走近藝術形象的典型步驟,
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沒有時間用在“無意識”的分析上,
它的表達就像做夢的要素,能夠把時間順序表面化。
作為一種結果,精神分析法聚焦於主題材料也聚焦於歷史的敘述,
它認為這些都是相互影響的,從本質上講,它們永遠處於動態的關係中。
梵谷的線條像舞臺上的音樂,含有律動感。
柔軟的筆觸時而強、時而輕,那種緩急輕重感,變得很自在。"
奧弗這地方非常美,那些越來越少的古老茅屋,更美!"
在第一封信裡,他就表示了如歸故里一般的安樂。
紫青與藏青、各種黃與黃綠、屋頂的深紅色、那些色彩移動,
以及同方向的筆觸,充分表現出他對自然懷念。
帶深色毛氊帽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41.5 x 32.5 cm
巴黎: 1886年春
獻給高更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62.0 x 52.0 cm
阿爾: 1888年9月
自畫像
布面油畫 65.0 x 54.0 cm
聖-雷米: 1889年9月
戴灰色氊帽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44.0 x 37.5 cm
巴黎: 1887/88年冬
畫架前帶深色毛氊帽自畫像
布面油畫 46.5 x 38.5 cm
巴黎: 1886年春
叼煙斗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46.0 x 38.0 cm
巴黎: 1886年春
叼煙斗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27.0 x 19.0 cm
巴黎: 1886年春
自畫像
布面油畫 51.0 x 45.0 cm
聖-雷米: 1889年9月
自畫像
布面油畫 39.5 x 29.5 cm
巴黎: 1886年秋
有煙斗和玻璃杯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61.0 x 50.0 cm
巴黎: 1887年早期
戴草帽的自畫像
紙板油畫 19.0 x 14.0 cm
巴黎: 1887年3-4月
戴灰氊帽的自畫像
紙板油畫 19.0 x 14.0 cm
巴黎: 1887年3-4月
戴灰色氊帽的自畫像
紙板油畫 41.0 x 32.0 cm
巴黎: 1886-87年冬
自畫像
紙板油畫 42.0 x 33.7 cm
巴黎: 1887年春
自畫像
板面油畫 32.0 x 23.0 cm
巴黎: 1887年春
自畫像
布面油畫 41.0 x 33.0 cm
巴黎: 1887年春-夏
自畫像
紙板油畫 19.0 x 14.0 cm
巴黎: 1887年春-夏
自畫像
布面油畫 41.0 x 33.0 cm
巴黎: 1887年夏
自畫像
紙板布面油畫42.5 x 31.5 cm
巴黎: 1887年夏
戴草帽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41.0 x 31.0 cm
巴黎: 1887年夏
戴草帽的自畫像
嵌板布面油畫34.9 x 26.7 cm
巴黎: 1887年夏
戴草帽叼煙斗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41.5 x 31.5 cm
巴黎: 1887年夏
戴草帽的自畫像
紙板油畫 40.5 x 32.5 cm
巴黎: 1887年夏
耳朵上紮綁帶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60.0 x 49.0 cm
阿爾: 1889年1月
自畫像
布面油畫 46.0 x 38.0 cm
阿爾: 1888年11-12月
自畫像
布面油畫 42.0 x 34.0 cm
巴黎: 1887年夏
自畫像
布面油畫 47.0 x 35.0 cm
巴黎: 1887年秋
日本版畫風的自畫像
布面油畫 44.0 x 35.0 cm
巴黎: 1887年12月
自畫像
布面油畫 46.0 x 38.0 cm
巴黎: 1887/1888年冬
自畫像
布面油畫 46.5 x 35.5 cm
巴黎: 1887/1888年冬
自畫像
布面油畫 57.0 x 43.5 cm
聖-雷米: 1889年8月末
叼煙斗帶草帽的自畫像
紙板布面油畫42.0 x 30.0 cm
阿爾1888年8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