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生大士 - 聽即解脫咒 (藏音)
Ah Ah Sha Sa Ma Ha
阿 阿 夏 沙 嘛 哈
Ma Ben Dharma Ra Ra
嘛 北 當 嘛 RA RA
Ha Gan Ga Ah Sha La
哈 港 嘎 阿 夏 拉
Sa Den Dharma Da Li
沙 殿 當 嘛 達 哩
Ga Ha Na Ah Li Ta
嘎 哈 哪 阿 哩 答
Ha Ma Sa Sha Gi Yo
哈 嘛 撒 夏 給 優
《聽即解脫咒》由尊貴的 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慈悲口傳宣說。
這是仁波切非常希望廣佈流傳的咒語:
「這個咒語,任何眾生一旦聽聞,就能從輪迴中解脫出來。
至於是什麼時候能得解脫呢?
對於有善根、具善緣的眾生而言,聽聞之後很快就能夠得到解脫;
而對於業障較重的眾生,也會得到咒語的加持,
而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之後得到解脫;
總之,聽聞這個咒語之後一定可以自六趣輪迴中得到解脫的。」
「這個咒語的法源是普賢王如來傳給金剛薩埵,再由金剛薩埵傳給蓮花生大士。
在蓮師時代,蓮師將咒語埋藏在伏藏之中,之後由伏藏師取出,以廣利眾生。」
「不論是生者與亡者、或是昆蟲、鳥類、魚類、狗、貓等畜生道中的眾生,
以及人類、所有六道眾生,只要聽聞這個咒語,就可以得到很大的功德利益。」
此咒語傳承自蓮花生大士的伏藏法,隱藏於文武百尊守護的壇城中。
由於偉大的慈悲心,蓮師給予懶惰的人類及無知的動物這些咒語,
讓他們得以從下三道獲得解脫,最終證入佛道。
蓮師說:「聽即解脫,只要聽到這些咒音就已足夠。 」
聽到咒音之後,心中所留下的感官印象,
將成為未來中陰身時普賢王如來引領此人的吉祥徵兆,
並成為獲得未來成佛之功德益利的器皿,進入密宗之道,確定未來可以成佛。
根據這個預示,虔誠祈禱持誦此咒者,
將帶給眾生無量功德利益,小至昆蟲,大到人類。
~ 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開示
密 行 【釋義】佛教語。
小乘指持戒嚴密的修行,大乘指蘊善於內而不外著的修行。
釋迦牟尼弟子羅睺羅以“密行第一”著稱。
【出處】《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
“羅睺羅密行,惟我能知之。現為我長子,以示諸眾生。”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阿逾陀國》:
“無著弟子佛陀僧訶者,密行莫測,高才有聞。”
【示例】宋·張商英《護法論》:
“僧者,佛祖所自出也,有苦行者,有密行者。”
密行是密而不宣的善行義舉,以中國俗語來說,就是積陰德。
譬如佛陀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每日托缽乞食、洗足敷坐、行化說法,令眾生入佛知見等,就是密行;
又如羅睺羅懺悔改過,堅持清淨戒行等,是為佛弟子中密行第一;
大迦葉住蘭若處,寂靜少欲,靈山會上妙契真如法性,亦是密行;
須菩提觀空迎佛,也是密行。
古人分粥賑饑、築橋鋪路、鑿井造水、點燈奉茶、
施棺義葬、急難救助等情義之舉,皆是培植福德的密行。
所謂“憐蛾不點燈,為鼠常留飯”,
即是慈悲遍及一切有情含識的最佳寫照。
今天選錄星雲法師的《密行百事》,對指導人的生活和工作有點幫助,
這些話挺有道理,收錄如下:
一、做人的密行
1.忍一句,耐一時,退一步,饒一著。
2.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對我錯,你好我壞。
3.每日小額佈施,持之以恆,回饋社會。
4.功成不居,光榮成就歸於大眾。
5.隨喜隨緣,幫助他人。
6.口說讚美,給人信心、歡喜。
7.對國家,作不請之友。
8.對朋友,應不念舊惡。
9.對自己,要不忘初心。
10.對社會,能不變隨緣。
11.不比較、不計較。
12.見人要微笑,處事有禮貌。
13.吃虧不要緊,待人要厚道。
14.遭惡罵時默而不報,遇打擊時心能平靜。
15.受嫉恨時以慈對待,有譭謗時感念其德。
16.不為討便宜而侵犯別人。
17.不為逞己快而諷刺別人。
18.不為忌彼好而打擊別人。
19.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20.廣結善緣,從善如流。
21.不為護私欲而傷害別人。
22.放下執著,謙虛受教。
23.誠信待人,不求回報。
24.關懷鄰里,參於義工。
25.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二、生活的密行
1.吃飯三稱念、五觀想。
2.起居作息,生活規律。
3.愛護花草樹木,為其澆水修剪。
4.動作輕聲,不擾人安寧。
5.行立坐臥,威儀端正。
6.遠離煙酒色情,生活自治自律。
7.行車禮讓,關心行人安全。
8.每月至少閉關一日,修持佛法。
9.每日做一件令人感動的事。
10.每日幫人作一些好事,不求回報。
11.睡前誦念懺悔文,反省一日過失。
12.每星期至少參于大眾共修一支香。
13.學習接受,凡事忍耐。
14.每日將歡喜慈悲與人分享。
15.惜福節儉,不亂買,不濫買。
16.多一次素食,就多一次生活的密行。
17.歡喜時不多言,生氣時不遷怒。
18.每星期至少一小時為社區服務。
19.依戒生活,密護根門。
20.飲食節量,知足淡泊。
21.身體病痛不怨天尤人。
22.改心、換性、回頭、轉身。
23.欲望、情愛、工作,只要正正當當。
24.不傳播是非,不將憂苦帶給別人。
25.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
三、處世的密行
1.和合他人,和諧大眾。
2.體貼他人,人我圓融。
3.恒順他人,重視民意。
4.遷就他人善事,達成共識。
5.提拔年輕初學,給予教導。
6.遇到明師要親近隨侍,不可違逆。
7.遇到賢人要虛心學習。
8.侍奉父母親翁,要承順孝養。
9.對待主管要忠誠不二。
10.見人危急,要勇於搭救。
11.隨力、隨分、隨喜、隨緣佈施培福。
12.明因識果。
13.用理智淨化感情,用慈悲昇華感情。
14.用理法規範感情,用道德引導感情。
15.攝心正念。
16.不隱藏,不申辯自己的過失。
17.不理是非,不聽是非。
18.謹言慎行。
19.防非止惡。
20.見面三句話,相逢應問好。
21.交談要微笑,口角一回合。
22.自己無理,別人都對。
23.器官捐贈,遺愛人間。
24.不猜疑人,不嫉妒人。
25.慚愧有所不知、不能、不淨、不善。
四、修行的密行
1.早上靜坐一炷香,讓思慮清明。
2.每日讀藏經一卷,增加聞思慧。
3.每日清晨誦念祈願文,增加慈悲心。
4.不論身在何處,常為受災難的人祈福。
5.于諸佛法,勤修不退。
6.于諸戒律,決定不犯。
7.心無雜念,正慧明瞭。
8.身無邪行,口無惡說。
9.知足淡泊,志樂寂靜。
10.不愛喧嘩,簡樸惜福。
11.一切無求,矢志精進。
12.專心定慧,心不諂曲。
13.不稱己善,不宣人過。
14.謙虛受學,恒行直心。
15.他物不貪,自財不吝。
16.慈悲喜舍,與人為善。
17.深信正法,恒思諸善。
18.不生驕慢,謙恭有禮。
19.怨親平等,不生憎愛。
20.敬愛含識,如己無異。
21.明理客觀,不執己見。
22.常懷慈憫,隨緣不變。
23.禪觀行道,不著空有。
24.自心是佛,直下承擔。
25.發菩提心,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