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二入四行觀詳解(十之三)

2016041808:30


 
 
達摩二入四行觀詳解(十之三)



~ 行入 ~ 謂四行,其餘諸行悉入此中。
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
 
~~~~~~ 四種方便的入道行門
 
行就是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說你自己的身、口、意,
面臨著生活之中的實際境界來臨的時候,生命是用怎樣的態度,
怎樣的心態,來真實面對這些問題。
 
所有八萬四千行門通通包括在這四種行門當中。
 
云何報冤行?
 
今生苦惱的原因,是過去所造的惡業如今成熟了,
惡業成熟了,當然要受果報;然而果報受後,業障自然就消除了。
 
這個道理如果能通達、明瞭,自能生覺照之心,
心不再隨境轉,沒有苦惱、沒有取捨,
隨緣消舊業,不在造新殃,
當下這個心就與真理相應,得到解脫。
 
也就是說,能體悟到 面對不如意的境界,
心中當無苦無憂,就能與道相近,進入真性。
 
依據上面所說的道理去觀照,日常生活當中能做到──
逢苦不憂,自能消除業障、化除是非,
把「冤」轉成了同參道友、法親眷屬,就能夠彼此容忍與和合了,
這就是轉識成智,也是報冤行的道理。
 
云何隨緣行?
宿因所感,緣盡還無,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眾生」是眾緣和合所生,
雖然有形象,卻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存在。
身是四大假合,心有生住異滅,
一切眾生本來空,本來虛妄,是業感所現。
 
眾生在過去造了善業、惡業,有了善惡的因緣,就是緣起;
造了善業就要受善報,造了惡業就要受惡報,
但善惡業都是緣起,緣起當然就是虛妄不實的了。
雖是虛妄不實,然而造了善惡業還是要受報,
善惡業夾雜,那自要「苦樂齊受」囉。
心有增減是眾生,無增無減就是聖人。
 
如果能夠了達透徹世間法,就能契入佛法。
前面所說的「報冤行」是忍,「隨緣行」也是一個忍,
能夠做到「忍心不動」,就與報冤行、隨緣行的道理相應,
就能成就聖道。
 
逢苦不憂,遇樂不喜當下的這念心,就是聖心、就是解脫、
就是出世、就是淨土、就是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