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二入四行觀詳解(十之五)

2016042108:30


達摩二入四行觀詳解(十之)
 

 
云何稱法行?
性淨之理,眾相斯空,為除妄想,修行六度。
 
在修行當中,從外面種種的加行、戒行,
到達最後持戒沒有戒相可得,修行沒有能所可修,
做了功德也修無相功德,這樣的由事到理就是無為法。
 
無為法,什麼人我、是非、佛魔、凡聖……都安不上去,
所有的一切名相、形相,到這個地方統統都化為空有,
這個地方就是實相、空性,也就是佛心。
 
這個沒有著落的地方,沒有彼此,有彼此就是對待。
不但無彼此,也無大小、善惡、染淨,
什麼都不著,也染不上去,不能有一點點的形相存在。
 
將此性淨之理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返觀覺照,
行住坐臥不離此心,就是「稱法行」。
 
~~~~~~ 法無眾生
 
佛經上說:眾生本來就是空性,那裏有個眾生?
假如我們度眾生,執著個眾生,在八識田中就有個眾生相現出來。
眾生相現出來了,就是有為法,
屬於生滅、識心,與性淨之理不相應。
性淨這個地方是──無有眾生、一法不立的。
如果執著有個眾生,我們這一念心就被「眾生」染污而有了塵垢。
 
一切法都是緣起,都是空相,無論是有情、無情都是緣起。
既是緣起就無有我,沒有一個主體,都是虛妄的。
 
~~~ 信解此理,稱法而行。法體無慳,身命財行檀捨施。
 
釋迦牟尼佛在《悲華經》說:
「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一個地方不是我捨身命的地方」。
 
布施就是捨除慳貪,甚至連生命也可以布施出去,
這樣子的把自己的慳貪心統統施捨掉。
 
修行需要智慧,沒有智慧,很難解脫我、我所的執著。
我及我所的執著都是塵垢,
因為這些塵垢使得我們的這念清淨心無法現前。
 
一取相就變成了福德,不取相才是真功德!怎麼說呢?
見到性淨這個清淨的一念無為法,才是真功德,
性淨是本具的,這個真功德不管是此生、來生,
生生世世都是如此,而且廣大沒有邊際。
雖然法是空寂無相,但也不妨礙有相,
只要我們一取相,無相的功德就成了福德。
 
發菩薩心、修菩薩行,必須要有福德,
如果缺少福德,所修習的一些法門就沒有辦法成就,
而福德就在眾生的身上,修善法就是福德,
修了善法而不執著善法,就是智慧,也才是功德。
有了福德與智慧,自利又能利他,
這就是大乘法門,它能莊嚴菩提之道。~~~~~~~~~~~~



文章來源:http://diin54321.blogspot.tw/2011/10/blog-post_17.html